耗資 23 億美元的全球最大球體建築,是怎麼造出來的?

愛範兒 於 09/10/2023 發表 收藏文章

《變形記》的格里高爾,醒來發現自己變成了一隻巨大的蟲子。

這種日常裏的荒謬感,也適用於「賭城」拉斯維加斯的一處建築。

畢竟誰能想到,辦演唱會的場館,竟然變成了一隻眼球?


世界最大球體建築,怎麼霸佔你的感官

這個逼真到有些駭人的「眼球」叫作「Sphere」,坐落在拉斯維加斯大道的威尼斯人酒店附近,9 月 29 日才正式開幕,酒店已經推出專門的觀景房了。

説回正題,Sphere 的造價高達 23 億美元(約 165 億人民幣),佔地面積約 8.1 萬平方米,是世界最大的球體建築。


當然,最有噱頭、最具視覺衝擊的,還是它飽滿圓潤的球體形狀和意料之外的萬千變化。

Sphere 的建築外牆面積約 5.4 萬平方米,由 120 萬個可編程的 LED 面板組成,施工時的 Sphere 是這樣的。

竣工之後,它的外殼就成了一塊 360 度無死角的巨大畫布。

如果從飛機和酒店高層看它,你可能會看到很多種模樣,眼球、籃球、海洋世界、黃豆表情、萬聖節南瓜…… 是球體的都行,不是球體的也行。


如果坐着火車在旁駛過,Sphere 又正好變成「天體」,恍惚之間,乘客似乎像是電影《ET》裏的男孩和小外星人,騎着自行車在月亮前飛行。


財大氣粗的廣告商已經用 Sphere 宣傳橄欖球比賽。

實際上幕後的創意團隊也是這麼打算的,Sphere 的外牆天然適合作為動態內容的載體,藝術家和品牌都能參與進來:

引用不僅僅是一個屏幕或廣告牌,它是一座活生生的建築。


相比人人都會駐足幾秒的外觀,Sphere 的內部同樣恢弘富麗,演出場館擁有近 1.8 萬個座位,呈現類似古典劇場的弧形佈局。


你的視覺會被環繞式 16K 的大屏幕統治,它的面積接近 1.5 萬平方米,是世界最大的高清 LED 屏幕,從天花板蔓延到牆壁,將觀眾完全包裹在其中。


聽覺也是 Sphere 的重中之重,在設計團隊看來,大多數音樂會的場館是為體育運動而設計,對聲音的考慮往往滯後,總有妥協的意味,他們偏要反其道而行之。

Sphere 的音頻系統包含了 16.7 萬個揚聲器,由柏林音響公司 Holoplot 開發,完全隱藏在 LED 屏幕後面。機巧之處在於,基於 3D 音頻波束成形和波場合成技術,音頻的質量不會因為距離減損。

演唱會山頂和內場的區別在這裏消失了,無論距離遠近、票價高低,每個座位都能聽到「水晶般清晰」的聲音,即使聲源很遠,聽起來也很近,比如你所聽到的耳語,就像有人直接在你耳邊講話。


音頻系統甚至還能精確地發送聲波,讓不同區域聽到不同內容,你聽到西班牙語,他聽到英語,這裏是音響,那裏是打擊樂器,彼此卻像戴着耳機般互不干擾,體驗真正地個性化了。

設計團隊打比方説,這是「在聲音裏洗澡」,豐富而包容。但人有五感,真正的身臨其境,只是視聽還不夠,任何細節都應該讓觀眾「感受到」表演。


所以,Sphere 還有不少 4D 專利,觸覺座椅不僅能夠移動,還能將風、香味和冷熱空氣吹拂到你的臉上,照明系統則可以根據強度、温度或顏色定製,擔當任何演出的「氛圍組」。

Sphere 彷彿一個比各大主題樂園更加高級、規模也更大的 4D 影院。可想而知,這裏將上演一場場感官盛宴。

拉斯維加斯的新地標,現場娛樂的未來

拉斯維加斯大道的兩旁,林立着賭場度假村和霓虹燈招牌,Sphere 不至於成為光污染的元兇,反而成為一個新地標,自然地融入了這個躁動不安的、有賭城別名的城市。

Sphere 自認是下一代娛樂媒體,將重新定義現場娛樂的未來。最先被它改變的,可能是演唱會。


愛爾蘭傳奇搖滾樂隊 U2 打了個樣。9 月 29 日,即 Sphere 開放當天,他們在這裏進行了首演。從當天到 12 月 16 日,U2 將演出 25 場,但門票在 6 月底就將近售罄了。

在這裏看演出能有多爽?現場觀眾的錄屏或許可以傳遞出百分之一。

當 U2 開始表演時,LED 屏幕彷彿「裂開」,然後一系列 16K 的動態圖像滾滾而來。


形似代碼的數字隨着節奏閃爍,如同《黑客帝國》的矩陣。


堪比蓋茨比城堡的花哨佈景虛實難分,局中之人彷彿置身於馬戲團,天地倒懸,失去了對重力的概念。


跳動的紫色燈光勾勒出門的形狀,很容易聯想到動畫 EVA 的黑色立方體投影,樂隊成員又被投影到高處以供仰望。


Sphere 也可能改變電影。曾獲奧斯卡提名和金獅獎的導演達倫·阿羅諾夫斯基,為 Sphere 創作了沉浸式電影《來自地球的明信片》,門票從 49 美元到 249 美元不等,已在 10 月 6 日上映。


這部電影一半是科幻,一半是自然紀錄片,將觀眾放在太空旅行者的位置,用到了 Sphere 所有的體驗式技術。當觀眾們從「假死」中醒來,機器人會提醒他們地球曾經是什麼樣子,帶着他們重新深入海洋、高山和太空。

從導演放出的幕後花絮裏,我們也可以感受到冰山一角。


為了完成這個項目,達倫的團隊架着專門定製的 316 兆像素電影攝像機「Big Sky」,趕赴贊比亞、米蘭、印度、伊斯坦布爾等多地拍攝了每秒 120 幀的素材。


達倫稱這部電影是一封「寫給地球母親的情書」,讓人遠離拉斯維加斯的浮華和喧囂,沉浸於自然的奇蹟和美麗。他自己最喜歡的視角是不同城市街道的車輛後座,這時候觸覺座椅也會參與進來。

很多時候,電影就是身臨其境的媒介,觀眾暫時出離日常的生活,甚至忘記身在何處,而 Sphere 將這種體驗延展到了極致,不知道卡梅隆有沒有為它製作電影的想法,把當年《阿凡達》的震撼再上演一遍。

樂隊演出和電影放映還只是開始,未來 Sphere 也想舉辦頒獎典禮、體育賽事等,拉斯維加斯的夜生活恐怕永不落幕。

沉浸式表演,拒絕粗製濫造

Sphere 的創意來自美國娛樂巨頭 MSG Entertainment,幕後團隊眾星雲集,擅長酒店設計的事務所 Icrave、打造過許多世界頂級體育場館的建築公司 Populous 等都參與其中。

Icrave 創始人 Lionel Ohayon 指出,與大多數離開劇院會讓人感到無聊的表演空間不同,Sphere 的每個空間都希望將人們帶入超現實世界。

引用這種體驗並不是從劇院開始的…… 一旦你跨過 Sphere 的門檻,你就在表演中了。

事實也的確如此,對於進入演出場館前的中庭,Sphere 也進行了走心的設計。


中庭被縱橫交錯的扶梯和飛橋分割,彩色全息圖像和環環相扣的藝術裝置懸掛着,地板由高度拋光的黑色水磨石製成,入口和出口設置有低矮的拱門,像是另一個沉浸式的劇院。


設計師的用意是創造出穿越洞穴的感覺,彷彿總有更多東西等待發現。

類人機器人 Aura 也會在這裏迎接來客和科普技術,帶來又一場交互式體驗。


幕後團隊在接受《滾石》雜誌採訪時表示,Sphere 的起源可以追溯到 2015 年。

當時,MSG Entertainment 的首席執行官 James Dolan 意識到了傳統音樂會場地的侷限性,特別是聲音效果不佳,所以他大開腦洞,根本沒有考慮技術可不可行,直接動手畫了一幅草圖,看起來就像是個球形的 IMAX 影院。

當科技巨頭們開始沉迷於 VR,James Dolan 卻希望不戴頭顯就能體驗虛擬現實,因為他覺得笨重的設備妨礙了人們一起參與公共活動。

引用如果沒有討厭的「護目鏡」就能獲得 VR 體驗,不是很棒嗎?這就是 Sphere。

沉浸式表演往往和 VR、AR 相關,但 Spheres 堅持走另外一條路,讓現場的音樂體驗變得更加美好且有價值,讓所有人都被聲音和視覺充分包圍。


看似天馬行空的想法才是推動 Sphere 的真正原因,合作伙伴漸漸被召集起來,Sphere 從 2018 年開始動工,最近終於和大眾見面。

驚歎聲中也夾雜着批評,有人覺得 Sphere 的使用範圍有限,是種「昂貴的浪費」。也有「原教旨主義者」擔心,當觀眾的眼睛不自覺地被場景吸引,而不是音樂本身,這樣的沉浸式表演會不會喧賓奪主?

某種程度上這是對的,《華盛頓郵報》曾報道,許多藝術家不願意製作引人注目的視覺奇觀,因為「這可能會壓倒他們的音樂」。


至少 U2 自己不這麼覺得。他們表演的主要是 1991 年的《Achtung Baby》,樂隊的開創性專輯之一,先確定好了現場演奏什麼,才開始製作隨附的視覺效果。U2 吉他手 The Edge 表示:

引用最終,歌曲決定了屏幕的播放內容以及樂隊的表演內容,這仍然是本次活動的核心。如果沒有音樂,這將是一場空洞的表演。

Sphere 首演選擇了 U2,其實是一場「雙向奔赴」。這個成名於上世紀的搖滾樂隊,很樂意將新技術融入現場表演,在 90 年代末就投入巨大的迪斯科球和 LED 屏幕,還曾和蘋果合作推廣 iPod 和 iTunes,成為音樂行業數字化轉型的先行者。


對沉浸式表演的批評其實從來不少,尤其是同質化和粗製濫造,我們應該或多或少都有體驗過遊樂園裏的低分辨率投影儀、環繞式音響和猝不及防就噴水的座椅,既不沉浸又不愉快,更多是為了滿足小朋友的好奇心。

Sphere 以頂配的性能帶來了新氣象。當然,你首先要前往拉斯維加斯,並且支付幾百甚至上千美元的票價。或許還有個好消息,打造 Sphere 的 James Dolan,已經考慮在倫敦和世界其他城市建造更多的 Spheres。


資料來源:愛範兒(ifanr)
標籤: Sphere  

留言


請按此登錄後留言。未成為會員? 立即註冊
    快捷鍵:←
    快捷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