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PT-4 更強的標誌,原來藏在了 logo 裏

愛範兒 於 21/02/2024 發表 收藏文章
怎麼一眼看出,20 美元的 GPT-4 比免費的 GPT-3.5 更強?

OpenAI 的答案是,對比 logo。

前者是星星,後者是閃電。


乍看可能不解其中味,其實從 2023 年開始,GPT-4 旁邊閃閃發光的「四角星」,就已經成了先進 AI 產品的全球野生代名詞。

全世界的 AI 都在為你閃爍

過去一年,科技公司們急着訓練大模型,也急着把 AI 兑現為功能,更急着讓用户知道它們站在技術的潮頭。

稍微統計一番,就會發現「四角星」在 AI 界高頻出現,成了這種期望的象徵。

兩大頂流聊天機器人 Google Gemini 與 GPT-4 頂峯相見,卷性能,比算力,競爭處理多少信息量,對 logo 的審美倒是英雄所見略同。


垂直賽道的產品們,則變得更加「術業有專攻」。

Spotify 的隨機播放功能,因為 AI 而更加智能和符合個人口味,當播放列表包含超過 15 首歌曲時,每三首歌曲推薦一首歌曲。


Adobe 的 PS 更加「傻瓜式」,向美圖秀秀們靠近,基於 AI 的生成式填充功能,讓你選中對象,輸入提示詞,就能添加、刪除或擴展內容,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將想法變成現實。


打工人和學生必備的實用工具,Notion、金山文檔、Grammarly,更加主動地幫助用户花式處理文字,按鈕必須耀眼奪目。


尤其是 Notion,就連圖標顏色也有心機,用上了尊貴的紫色。


當然也有些產品不滿足於一技之長,向更加大而全的生產力應用靠近。

Zoom 的 AI Companion,讓一個人開會也不無助,生成會議摘要、電子郵件回覆等,應對 Google、微軟等巨頭的威脅。


因為「打卡」聞名的釘釘,不想只當一個讓打工人苦大仇深的管理工具,立志探索未來的工作方式,集成了「ChatGPT」「Midjourney」和「Notion」的功能。


其實也不侷限於軟件,三星首款 AI 手機 Galaxy S24 系列,同樣出現了我們熟悉的一抹靚麗身影。


聊天的、寫郵件的、做設計的,為什麼這麼多 AI 產品,標誌的畫風出奇一致?

或者説,當各種功能因為 AI 變得更加高級、更加懂你、更加定製化,為什麼不約而同地選擇用「四角星」包裝?

產品設計師 Jordan Rothe,提出了一個觀點:AI 在日常生活的日益普及,意味着我們需要一個填補空白的「視覺速記」。

他從 2018 年就開始設計 AI 應用,希望能通過圖標,簡潔地表達「此信息由 AI 提供」,但始終沒有太好的辦法。如今,答案可能自己出現了。

「四角星」究竟有什麼特別之處,不妨進行一次不嚴肅、不嚴謹、不客觀的研究。

技術長着一張友善的臉

如果用顏色形容,AI 應該是個「冷色調」的技術領域,不管是算法、大模型還是機器人,都給人敬而遠之的感覺。

然而,從最直接也最玄學的「眼緣」來説,「四角星」看着就親切,和 AI 之間有些反差萌。

這或許是設計師們有意為之。Zoom 首席產品設計師曾在接受採訪時表示,選擇「四角星」,是因為它讓人產生「驚奇和喜悦」。

那麼,我們又是如何從「四角星」感知到這種能量的?


「四角星」可以讓我們自然地聯想到頭頂的星空,同時它也是某個約定俗成的產物,世界上本沒有路,走的人多了也變成了路,我們對某個標誌的理解,依賴於長久形成的共識。

「四角星」在互聯網行業出現得很早,是初代 emoji 之一。

1999 年,emoji 之父、日本設計師慄田穰崇,從漫畫、漢字和街道標誌獲取靈感,為所在的電信公司開發了 176 個 12 x 12 像素的彩色圖像,其中就包括「四角星」。


這裏其實就體現了「四角星」的一個優點——好認,在有限的像素裏也能被看清。和被馬斯克殺死的 Twitter「小藍鳥」類似,簡單、時尚、兼容性很好,小到手機屏幕,大到廣告牌,形狀都非常容易辨別。

2010 年前後,當 emoji 被 Unicode 聯盟標準化後,每個 emoji 有了唯一的字符編碼,以便實現不同系統、設備、平台的兼容。

然而,emoji 在不同地方的畫風並不統一,因為 Unicode 聯盟只提供 emoji 的參考外形和文字説明,科技公司可以按照自己的設計指南微調。


雖然「四角星」在各個平台的古早畫風不同,但含義是相近的。Unicode 官方文檔的解釋是,它傳達了「新穎、乾淨以及讓人印象深刻的感覺」。

在被社交媒體海量用户廣泛使用後,emoji 參考網站 emojipedia 對其的定義一如既往:用來表示各種積極的情感——愛、幸福、美麗、感激、興奮、新鮮……

值得一提的是,「四角星」還是 2023 年 X(原 Twitter)十大熱門 emoji 之一,人氣和萬能的「笑哭」表情比肩,生命力長盛不衰。


除了聊天、發動態、寫帖子,我們還能在很多地方見到「四角星」。

擅長催命式勸學的語言學習軟件多鄰國,會用「四角星」特效誇你做對了題目,配合叮叮噹噹的音效和「泰褲辣」的讚許,為你不斷地打雞血。

喜歡動漫、遊戲的小夥伴,應該也對「四角星」不陌生,突出人物和食物的魅力時,可能用它實現「bling bling」的效果。


或許有些巧合,最近火爆的文字轉視頻模型 Sora,得名於日語「天空」。研究團隊認為,它可以「喚起無限的創造潛力」。這個現象很有意思,日本自己的 AI 產業無法趕英超美,文化卻能影響硅谷。

總之,AI 希望為你所用,從你喜歡它的標誌開始。

無法解釋的事物簡稱為魔法

不過,含義積極、形象親切、容易辨認的標誌,遠不止「四角星」一個,它還有個引申的含義——魔法。

再拿動漫的橋段來説,主角變身或施展法術期間,往往會被星星等特效圍繞,然後得到某種強大的能力,反敗為勝上演爽文劇情。


或許是因為這層象徵,哪怕在 2023 年的 AI 元年之前,科技行業也經常用「四角星」突出「高級感」,標榜技術的神奇,讓產品多少和 AI、算法、自動化、機器學習扯上關係。

▲ Google Docs..

比如 Google Photo 在 2020 年推出的「增強」和「建議」功能、 Google Docs 在 2016 年推出的「探索」功能。

▲ Google Photo.

也就是説,Google 至少在七八年前,就將 AI 功能與「四角星」聯繫起來了。兜兜轉轉,2017 年首先提出 Transformer 算法的 Google,或許也是 AI 標誌的「萬物起源」。

其實在處理圖片時,我們手動調整亮度、飽和度、對比度也可以,但通過點擊「四角星」,一鍵使用某種算法,事情就變得更加容易起來。

所以,這個標誌彷彿早就告訴用户:無需什麼複雜的操作,只需點擊閃亮的圖標,等待變身上演。

如今也是一樣,PS 被生成式 AI 加成的「智能刪除」功能,標誌是創可貼加四角星,其實之前 PS 也有修復畫筆等去掉某物的工具,但 AI 讓功能更簡單也更準確了。


然而,AI 的進化其實帶來了兩個方面的結果:一是產品更容易上手了,二是技術原理變得更難以理解了。

2023 年 3 月,微軟發表 154 頁的早期研究報告,將 GPT-4 稱為「通用人工智能的火花」。像 GPT-4 這樣的大語言模型,底層是巨大的深度神經網絡,可能沒有誰能真正理解,在模型的最深處究竟發生了什麼。

這也意味着,AI 變得更像「魔法」了。類似地,提示詞被調侃為「咒語」,拿海量素材訓練 AI 繪畫模型的過程被戲稱為「煉丹」。


古人不理解電,將暴風雨時的電弧稱為魔法。當 AI 同樣不可名狀時,用魔法的比喻反而更容易為人接受。

從這個角度看,「四角星」也有種略過技術黑箱、營銷 AI 光明面的作用,我們不一定明白、也不必然關心幕後的運作機制,AI 就是「魔法」本身。

不過,對「四角星」的從眾,未必不是偷懶。

你用我用他也用,「四角星」慢慢就成了行業標準和視覺規範,反過來導致了一種微妙的營銷策略——有這個標誌了,就説明 all in AI 了。

同時,「四角星」作為標誌未必合格,因為它的含義比較模糊,如果不搭配文字説明,往往只能説明和 AI 有關,不能像「保存」「發送」等按鈕那樣,具有更加明確的指向。

這個 AI 的時代,也不全是「四角星」的天下。

AI 開源創業公司 Hugging Face 的標誌,是親切的笑臉加攤開的小手,展現開放和關懷的精神,也呼應了社區的開源屬性。


鍾愛 X 符號的馬斯克,推出的 AI 聊天機器人 Grok,標誌走的是炫酷風和科技感,更加凌厲和冷峻,符合其主打叛逆、擅長嘲諷的人設。


當我讓 GPT-4 設計一個符號代表 AI 時,它選擇了結合「大腦」和「電路」元素的設計。

我讓 GPT-4 給我解釋解釋,結果它講得頭頭是道。

一方面,大腦是智能的象徵,代表着思考、學習和決策,直觀地傳達 AI 功能的核心——模仿人類的思考過程。另一方面,電路是電子技術的基礎,象徵 AI 的工作原理和基於計算機科學的本質。

在我的追問之下,它還批評了「四角星」:雖然能吸引注意力,傳達創新、魔法般的氛圍,但不夠直接或者具體地展現 AI 的技術特徵。

有趣的是,如果直接在 Google 搜索「AI icon」,頭幾行就是電線、大腦、齒輪等元素的組合,GPT-4 可能也是從訓練數據中學習的。雖然可以理解,但它的答案看起來冷冰冰的,讓人不想理會。

我讓 GPT-4 改得更加有人情味,它才畫出了下面這個 logo,元素不改,但改成了暖色調,是個很有自己想法的 AI。


GPT-4 的選擇或許也説明了,「四角星」不是一個可有可無的裝飾,而是一個更加人性化的、被人類審美主導的選擇,並且悄悄地影響我們對 AI 的看法。

1990 年代,互聯網被稱為「信息高速公路」,現在這個詞顯得很有年代感。當未來的一切都被 AI 包圍和改變,我們又該如何去形容和指代 AI,就是另一個有趣的問題了。


資料來源:愛範兒(ifanr)
標籤: GPT-4  

留言


請按此登錄後留言。未成為會員? 立即註冊
    快捷鍵:←
    快捷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