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 Pin 在 MWC 2024(世界移動通信大會)上的出場方式,和它本身一樣,充滿了爭議。
Humane(AI Pin 母公司)沒有專屬的展位,因此只能在 SK 電訊和高通等合作伙伴的展區裏遊走演示。
去年 AI Pin 發佈之際,我們對這台未來設備做了詳盡介紹,也對其特立獨行的設計理念進行了辯證分析,今天外媒在 MWC 的「零距離間接」體驗,證明了我們彼時的猜測:
獨有功能,讓人活在當下
之所以説外媒記者對 AI Pin 的評測是「零距離間接」,是因為他們沒有也不能直接上手,只能看着現場工作人員展示相應的功能。
和先前在發佈會中展示的一樣,大家在現場也親眼見證了 AI Pin 的四種核心交互方式「語音」「觸摸」「手勢」「投射」。這台設備「酷」的原因,正來源於此。
The Verge 覺得手勢導航是最令人印象深刻的功能之一,比想象中要更流暢和靈敏。和投射功能相互配合使用,真的能感到信息在指尖被拿捏,我對這種震撼深有體會——在評測 Vision Pro 的手勢操作時,一切都能運籌帷幄的感覺,很酷。
觸摸是 AI Pin 上另一項需要用到手的交互方式,通過單/雙指雙擊設備上的觸控板,就能執行開始/停止音樂播放、接掛電話、啓用攝像頭等功能。
這些都是很普通,手機都能做,真正讓 AI Pin 和其他設備拉開體驗差距的,是「語音」和「視覺」相互配合的獨有功能。
AI Pin 可以通過攝像頭,掃描身前的場景,並描述當前的環境特徵,它會將 MWC 的展廳現場形容成「人們在四處走動的室內活動或展覽」,同時 AI Pin 也能辨認出許多細節,比如識別出了高通的標牌,以及當記者站在正前方時,它準確地説出了「一個戴着來自 The Verge 的掛繩的人」。
Tomsguide 的記者也反映,AI Pin 正確地識別出了一名身穿黑色 T 恤、揹着揹包、佩戴記者徽章的男子。
從僅有的展示看來,AI Pin 的視覺功能似乎只適合作為特種設備使用,幫助一些特殊羣體來識別環境信息。但實際上,這項功能有大用處。
去年 AI Pin 的首發視頻中,視覺被用來分析主持人手中堅果的蛋白質含量,雖然結果引起了不小的爭議,不過也為我們打開了 AI Pin 的使用思路:
毫無疑問,這是目前在 AI Pin 設備上最具未來感的功能之一,Humane 究竟能把視覺交互覆蓋到多少生活場景,可能恰恰決定着 AI Pin 在未來的高度。
如果説視覺交互仍是未來可期,那實時翻譯應該算 AI Pin 的拿手好戲。
目前 AI Pin 總共支持 50 種語言,並能在任意語種間自由切換,Humane 創始人 Bethany Bongiorno 在現場為用加泰羅尼亞語詢問當地推薦的咖啡館,AI Pin 會用同樣的語言回答;當她到達巴塞羅那時,AI Pin 也能自動設置為當地語言。
如果有人用完全不同的語言和機主對話,AI Pin 也能在對方説完話時直接翻譯成使用者的常用語言。
這項功能,AI pin 相較手機佔了上風:它更便攜、更易用,基於 OpenAI 的技術內嵌,它的翻譯也更準確。
便攜性是 AI Pin 的一大特色,一方面來源於其獨特的樣子,另一方面,模塊化的設計和多樣的配件選擇,也讓 AI Pin 適用於很多場合。
現場和官網的資料顯示,AI Pin 的配件大致保護殼、充電盒、充電底座等,當中最重要的是三種磁吸背扣,從薄到厚的選擇能夠讓主機緊緊吸附在各式各樣的衣服上,為了驗證磁鐵吸附的穩定性,現場演示人員還在記者的要求下做了幾個開合跳——事實證明真的挺穩。
「中號」背扣也是一塊電池,官方稱為電池助推器,AI Pin 5 小時左右能充滿電,一次充電即可獲得約七到八小時的電池續航時間,兩個助推器一般能讓機器運行一整天。
在不考慮續航的影響下,AI Pin 被設計成了一個希望被長時間佩戴的智能設備:
Bongiorno 解釋到這款產品的設計理念,是幫助人們脱離屏幕的束縛,讓更多的精力集中在眼前和當下。
這是一個美好的願景,可能也只會是一個願景。
因創新出圈,因創新受限
ZDNET 記者在體驗完這些功能後,給出了中肯的評價:
沒有屏幕和軟件是 AI Pin 最大的特色,也構成了它最大的麻煩。
自打字機發明以來,人們一直在尋找「人本位」的操作,屏幕所提供的視覺交互是多年探索的最優解,想要我們注重當下的 AI Pin,正在顛覆我們早已習慣的人機交互邏輯,暫時解放雙眼的新設備確做到了這點。
Humane 一直在強調「去屏化」的觀念,它們認為屏幕是阻隔交流的原罪,但過於注重語音交互,反而降低了人們獲取信息的效率,況且「發聲」本身就不太適用於大部分的公共場合。
手機之所以能夠成為我們生活的一部分,是因為這種形態目前幾乎能夠應對生活的全場景,也能夠成為我們工作中的高效生產力工具:分享影音、瀏覽文件和發送消息,而這些都是建立在屏幕存在的基礎上。
沒有軟件和本地化的應用,也是 AI Pin 走向未來的另一大桎梏。
設備上大多數的 AI 功能都是在雲端運行的,因此任何問答都需要花幾秒鐘的時間等待,就連本就不需要網絡的照片、視頻等文件的瀏覽,都需要在電腦的雲端查看。
從理念上看,AI Pin 試圖通過前沿技術給人們一個「大道至簡」的交互體驗,卻又因為無法與當下接軌,讓簡單,變成了簡陋。
真正把 AI Pin 放到具體的生活場景中,也會有許多可預見的漏洞。
主打去屏的 AI Pin 還是有屏幕的,但這樣的顯示方式不屬於現在也不屬於未來,想要通過激光墨水屏看清信息,需要把激光準確地投射在掌心,這並不是一件簡單的事情,使用者要儘可能地保持身體和手掌的相對靜止,並且多次嘗試手掌的位置以獲得最佳的投影效果。這一切都會因為你的任何一次重新佩戴,而全盤重來。
另外,手上的投影文本永遠不會像 OLED 上那樣好看,所以投射效果只能「看個亮」。
AI Pin 也不太適合長時間使用,半天的續航和 5 小時的補能時間從一定程度上延續了蘋果的基因,但放眼當下的移動終端,這樣的充電速率已經屬於不可用的範疇。
當然可以像創始人一樣,隨身攜帶一塊備用電池,但對於一款標榜未來的產品,這種模式好像過於復古和致敬經典了。
所有的問題,都可以用價格解決,所有的問題也會因為價格被無限放大。
Humane 的 Sai Kambampati 表示,AI Pin 的售價為 699 美元(約合人民幣 5000 元),通過 eSIM 卡來連接數據,這還不是全部,如果要使用上述的功能,還需要每月支付 24 美元的訂閲費用(約合人民幣 172 元),其中包括連接、安全數據存儲和訪問 Humane 的人工智能服務。
The Verge 簡單明瞭地表達了它們對於該產品售價的看法:
在初體驗的興奮過後,外媒更多的是提出了對 AI Pin 的疑問與質疑。
AI Pin 現場的表現比視頻裏的要好很多,但仍達不到我們對未來設備的期待。
前段時間,Humane 的媒體主管 Sam Sheffer 在 X 平台發文稱,AI Pin 的發售時間延期,並在 1 月份宣佈了一輪裁員,長期擔任首席技術官的 Patrick Gates 也在隨後離職。
儘管目前已經敲定第一批 Ai Pin 將於 3 月底出廠,4 月中推向市場,但仍能看出這家初創公司的日子,不太好過。
不過,比起 AI Pin 跳票的新聞,我們更希望看到它走向市場,因為在 AI 的風口年,陷入疲態的產品形態和蓄勢待發的終端創意,太需要一劑如 AI Pin 般顛覆常識和習慣的猛藥了。
並且,為了迎合市場和用户需求,AI Pin 已經開始慢慢改變:允許連接藍牙耳機,讓外放不再成為在外使用的煩惱;官宣第一個國際市場的計劃,與韓國運營商 SK 電訊的合作,授予其使用 CosmOS(AI Pin 專屬操作系統)的許可。
AI Pin 和 Rabbit R1,都是 AI 時代下催生出的新產品、都飽受爭議、都問題不斷,也都為 AI 落地的方案,提供了全新的解題思路,可能 AI 手機才是最終的答案,但只有大膽嘗試和百花齊放,才有可能找到下一個時代的最優解。
就像我們在上篇評測中説的那樣,AI Pin 成不了 AI 時代的 iPhone,但這樣的奇葩應該多一些。
資料來源:愛範兒(ifanr)
Humane(AI Pin 母公司)沒有專屬的展位,因此只能在 SK 電訊和高通等合作伙伴的展區裏遊走演示。
去年 AI Pin 發佈之際,我們對這台未來設備做了詳盡介紹,也對其特立獨行的設計理念進行了辯證分析,今天外媒在 MWC 的「零距離間接」體驗,證明了我們彼時的猜測:
引用最終,AI Pin 是人工智能革命到來時創建的第一代產品,因此從很多方面來説,這只是我們邁向勇敢新世界的第一步。
像我這樣的末日卷軸者可能還沒有準備好迎接遠離智能手機的巨大飛躍,但我懷疑它為未來帶來了先見之明。——CNET
引用與此同時,我並沒有準確地看到未來,但我確實看到了一個非常酷的小玩意——只是不要太認真。它只是一個小工具,而不是一種生活方式。——The Verge
引用Humane 認為這個設備可以取代你的智能手機,但我不太相信。不過,作為一個額外的配件,誰知道呢,它可能會成為下一件大事。——Digitalcameraworld
引用這無疑迫使人們思考我們在未來應該如何適應,特別是當新技術形式變得更加普遍時。——Mysmartprice
獨有功能,讓人活在當下
之所以説外媒記者對 AI Pin 的評測是「零距離間接」,是因為他們沒有也不能直接上手,只能看着現場工作人員展示相應的功能。
和先前在發佈會中展示的一樣,大家在現場也親眼見證了 AI Pin 的四種核心交互方式「語音」「觸摸」「手勢」「投射」。這台設備「酷」的原因,正來源於此。
The Verge 覺得手勢導航是最令人印象深刻的功能之一,比想象中要更流暢和靈敏。和投射功能相互配合使用,真的能感到信息在指尖被拿捏,我對這種震撼深有體會——在評測 Vision Pro 的手勢操作時,一切都能運籌帷幄的感覺,很酷。
觸摸是 AI Pin 上另一項需要用到手的交互方式,通過單/雙指雙擊設備上的觸控板,就能執行開始/停止音樂播放、接掛電話、啓用攝像頭等功能。
這些都是很普通,手機都能做,真正讓 AI Pin 和其他設備拉開體驗差距的,是「語音」和「視覺」相互配合的獨有功能。
AI Pin 可以通過攝像頭,掃描身前的場景,並描述當前的環境特徵,它會將 MWC 的展廳現場形容成「人們在四處走動的室內活動或展覽」,同時 AI Pin 也能辨認出許多細節,比如識別出了高通的標牌,以及當記者站在正前方時,它準確地説出了「一個戴着來自 The Verge 的掛繩的人」。
Tomsguide 的記者也反映,AI Pin 正確地識別出了一名身穿黑色 T 恤、揹着揹包、佩戴記者徽章的男子。
從僅有的展示看來,AI Pin 的視覺功能似乎只適合作為特種設備使用,幫助一些特殊羣體來識別環境信息。但實際上,這項功能有大用處。
去年 AI Pin 的首發視頻中,視覺被用來分析主持人手中堅果的蛋白質含量,雖然結果引起了不小的爭議,不過也為我們打開了 AI Pin 的使用思路:
- 當面對一冰箱的食材卻又無從下手時,AI Pin 掃一眼,就能幫你生成相應的菜單,並且可以通過激光墨水屏滾動瀏覽詳細的食材配比。
- 當來到一個陌生街區,不知道逛什麼也不知道吃什麼,AI Pin 看一眼,就能給你推薦距離適中、價格合適的餐廳。
毫無疑問,這是目前在 AI Pin 設備上最具未來感的功能之一,Humane 究竟能把視覺交互覆蓋到多少生活場景,可能恰恰決定着 AI Pin 在未來的高度。
如果説視覺交互仍是未來可期,那實時翻譯應該算 AI Pin 的拿手好戲。
目前 AI Pin 總共支持 50 種語言,並能在任意語種間自由切換,Humane 創始人 Bethany Bongiorno 在現場為用加泰羅尼亞語詢問當地推薦的咖啡館,AI Pin 會用同樣的語言回答;當她到達巴塞羅那時,AI Pin 也能自動設置為當地語言。
如果有人用完全不同的語言和機主對話,AI Pin 也能在對方説完話時直接翻譯成使用者的常用語言。
這項功能,AI pin 相較手機佔了上風:它更便攜、更易用,基於 OpenAI 的技術內嵌,它的翻譯也更準確。
便攜性是 AI Pin 的一大特色,一方面來源於其獨特的樣子,另一方面,模塊化的設計和多樣的配件選擇,也讓 AI Pin 適用於很多場合。
現場和官網的資料顯示,AI Pin 的配件大致保護殼、充電盒、充電底座等,當中最重要的是三種磁吸背扣,從薄到厚的選擇能夠讓主機緊緊吸附在各式各樣的衣服上,為了驗證磁鐵吸附的穩定性,現場演示人員還在記者的要求下做了幾個開合跳——事實證明真的挺穩。
「中號」背扣也是一塊電池,官方稱為電池助推器,AI Pin 5 小時左右能充滿電,一次充電即可獲得約七到八小時的電池續航時間,兩個助推器一般能讓機器運行一整天。
在不考慮續航的影響下,AI Pin 被設計成了一個希望被長時間佩戴的智能設備:
引用真正重要的是我們想要更多地活在當下。
Bongiorno 解釋到這款產品的設計理念,是幫助人們脱離屏幕的束縛,讓更多的精力集中在眼前和當下。
這是一個美好的願景,可能也只會是一個願景。
因創新出圈,因創新受限
ZDNET 記者在體驗完這些功能後,給出了中肯的評價:
引用AI Pin 的語音響應速度很快,即使在熙熙攘攘的展會上回答問題,都沒有讓人失望。
我不希望經常播放我與可穿戴設備的對話。
沒有屏幕和軟件是 AI Pin 最大的特色,也構成了它最大的麻煩。
自打字機發明以來,人們一直在尋找「人本位」的操作,屏幕所提供的視覺交互是多年探索的最優解,想要我們注重當下的 AI Pin,正在顛覆我們早已習慣的人機交互邏輯,暫時解放雙眼的新設備確做到了這點。
Humane 一直在強調「去屏化」的觀念,它們認為屏幕是阻隔交流的原罪,但過於注重語音交互,反而降低了人們獲取信息的效率,況且「發聲」本身就不太適用於大部分的公共場合。
手機之所以能夠成為我們生活的一部分,是因為這種形態目前幾乎能夠應對生活的全場景,也能夠成為我們工作中的高效生產力工具:分享影音、瀏覽文件和發送消息,而這些都是建立在屏幕存在的基礎上。
沒有軟件和本地化的應用,也是 AI Pin 走向未來的另一大桎梏。
設備上大多數的 AI 功能都是在雲端運行的,因此任何問答都需要花幾秒鐘的時間等待,就連本就不需要網絡的照片、視頻等文件的瀏覽,都需要在電腦的雲端查看。
從理念上看,AI Pin 試圖通過前沿技術給人們一個「大道至簡」的交互體驗,卻又因為無法與當下接軌,讓簡單,變成了簡陋。
真正把 AI Pin 放到具體的生活場景中,也會有許多可預見的漏洞。
主打去屏的 AI Pin 還是有屏幕的,但這樣的顯示方式不屬於現在也不屬於未來,想要通過激光墨水屏看清信息,需要把激光準確地投射在掌心,這並不是一件簡單的事情,使用者要儘可能地保持身體和手掌的相對靜止,並且多次嘗試手掌的位置以獲得最佳的投影效果。這一切都會因為你的任何一次重新佩戴,而全盤重來。
另外,手上的投影文本永遠不會像 OLED 上那樣好看,所以投射效果只能「看個亮」。
AI Pin 也不太適合長時間使用,半天的續航和 5 小時的補能時間從一定程度上延續了蘋果的基因,但放眼當下的移動終端,這樣的充電速率已經屬於不可用的範疇。
當然可以像創始人一樣,隨身攜帶一塊備用電池,但對於一款標榜未來的產品,這種模式好像過於復古和致敬經典了。
所有的問題,都可以用價格解決,所有的問題也會因為價格被無限放大。
Humane 的 Sai Kambampati 表示,AI Pin 的售價為 699 美元(約合人民幣 5000 元),通過 eSIM 卡來連接數據,這還不是全部,如果要使用上述的功能,還需要每月支付 24 美元的訂閲費用(約合人民幣 172 元),其中包括連接、安全數據存儲和訪問 Humane 的人工智能服務。
The Verge 簡單明瞭地表達了它們對於該產品售價的看法:
引用也許我該換台手機(而不是選擇 AI Pin)。
在初體驗的興奮過後,外媒更多的是提出了對 AI Pin 的疑問與質疑。
- 棉質襯衫能承受其重量嗎?
- 在陽光直射下激光在室外有多容易看到?
- 人們能理解為什麼「信任燈」會亮起嗎?
- Pin 是否偶爾會像某些人工智能那樣編造一些東西?
AI Pin 現場的表現比視頻裏的要好很多,但仍達不到我們對未來設備的期待。
前段時間,Humane 的媒體主管 Sam Sheffer 在 X 平台發文稱,AI Pin 的發售時間延期,並在 1 月份宣佈了一輪裁員,長期擔任首席技術官的 Patrick Gates 也在隨後離職。
儘管目前已經敲定第一批 Ai Pin 將於 3 月底出廠,4 月中推向市場,但仍能看出這家初創公司的日子,不太好過。
不過,比起 AI Pin 跳票的新聞,我們更希望看到它走向市場,因為在 AI 的風口年,陷入疲態的產品形態和蓄勢待發的終端創意,太需要一劑如 AI Pin 般顛覆常識和習慣的猛藥了。
並且,為了迎合市場和用户需求,AI Pin 已經開始慢慢改變:允許連接藍牙耳機,讓外放不再成為在外使用的煩惱;官宣第一個國際市場的計劃,與韓國運營商 SK 電訊的合作,授予其使用 CosmOS(AI Pin 專屬操作系統)的許可。
AI Pin 和 Rabbit R1,都是 AI 時代下催生出的新產品、都飽受爭議、都問題不斷,也都為 AI 落地的方案,提供了全新的解題思路,可能 AI 手機才是最終的答案,但只有大膽嘗試和百花齊放,才有可能找到下一個時代的最優解。
就像我們在上篇評測中説的那樣,AI Pin 成不了 AI 時代的 iPhone,但這樣的奇葩應該多一些。
資料來源:愛範兒(ifanr)
請按此登錄後留言。未成為會員? 立即註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