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Phone 更新,進入亂紀元

愛範兒 於 30/05/2024 發表 收藏文章
你心目中上一次 iPhone 大變,是哪台機型?

是 iPhone 14 Pro 上的「靈動島」?是 iPhone 12 系列由曲變直?還是更早的 iPhone X 引領全面屏?

這個問題,每人心中都有一個不同的答案,但或許大家都有一個共識:這幾年的 iPhone,好像變化越來越小了,以前那種「兩年一大變」、「三年一大變」的預測也不再準確。

iPhone 更新如同進入了《三體》中的「亂紀元」:三體人所在的恆星系統,因為三顆恆星的引力作用,其運動軌跡毫無規律性,導致三體人所在的行星季節、晝夜更替毫無規則,無法預測。


iPhone 更新的腳步,越來越慢

掐指一算,iPhone「兩年一大變」的時代,在 iPhone 11,甚至説 iPhone 6 之後,就已經終結。

「兩年一大變」其實就是在 iPhone 還有「s」系列的時代。數字系列一般會在外觀上做點文章,而 s 系列集中在功能、處理器的升級。

比如説果粉心中的白月光 iPhone 4,外觀第一次使用了經典的「三明治」設計,整機更加輕薄和時尚,當然當時的亮點都集中在了功能上,幾乎對「智能手機」作出定義。而 iPhone 4s 作為第二款「s」,補全了 iPhone 4 短板,處理器單核變雙核,還搭載了全新的 Siri 功能。

▲ iPhone 4(左)和 iPhone 4s(右)外觀幾乎沒有區別

iPhone 5s 比較特別,相比較 iPhone 5,指紋解鎖、64 位處理器等等更新明顯更「劃時代」,比其他的「s」更新要更重磅。

▲ iPhone 5s

而 iPhone 6s 在當年被詬病與 iPhone 6 差距不大,但處理器性能有不小躍升,讓這款機型比 iPhone 6 多更新了 3 個系統版本,最終支持到了 iOS 15, 比肩 iPhone 7,成為一代「釘子户」。

▲ iPhone 6s

iPhone 6(2014)後,iPhone 放緩了更新的步伐,進入「三年一大變」的時代。接下來的更新中,真正在形態上稱得上大變的只有全面屏的 iPhone X(2017)和 iPhone 12 系列(2020)。


結果,2023 年本該發生大變的 iPhone 15 系列,成為了蘋果這幾年來最沒有驚喜的 iPhone。

不過 iPhone 15 標準版對比上一代,雖然沒有完全的「新東西」,至少也跟進了上一代 Pro 版才有的靈動島。

這也體現了 iPhone 更新的新規律:Pro 版上的更新,也許在第二年才下放標準版,拉開當年標準版和 Pro 版的差距,提振 Pro 版銷量。

而根據今年的 iPhone 16 系列爆料,還在等一代「大更新」iPhone 的粉絲們可能又要失望了,iPhone 16 系列依舊是上一代的縫縫補補,最大的更新點可能只有傳聞會加入的「拍照按鍵」,以及「bigger than bigger」,放大到 6.9 英寸的 Max 機型。

▲ iPhone 16 上的「拍照按鍵」預想圖

不過,iPhone 17 系列可能會增加一款比 Pro Max 更高端的「Slim」機型,取代現有的「Plus」產品線,傳言會配備更小的「靈動島」,更輕薄的機身,以及居中的後置攝像頭。

▲ 根據目前傳言製作的 iPhone 17 Slim 渲染圖

如果傳言為真,那麼 iPhone 這個「大更新」,時隔足足五年,堪稱 iPhone 史上憋了最久的大招。

「大改」iPhone 賣得好,但用着不一定好

大家都在心心念念 iPhone 何時大改,那麼在 iPhone 更新的所謂「大年」,新產品真的賣得好嗎?

數據顯示,確實如此。

▲ 數據來源:Statista

從銷量數據圖可以看出兩個遙遙領先的「頂峯」:2015 年的 2.31 億部,2021 年的 2.42 億部,史上最高。在 2016-2020 這幾年的「低谷」之中,2018 年也是一個小高峯,賣出了 2.17 億台手機。

由於 iPhone 每年都在 9 月發佈,一年的 iPhone 銷量主力一般都是前一年的型號,所以 2015、2018、2021 三年的銷量,主要分別來自 iPhone 6 系列,iPhone 8 系列和 iPhone X 以及 iPhone 12 系列。

把這三個系列擺在一起,可以發現這幾款型號都大動了外觀:iPhone 6 系列不僅屏幕更大,還採用弧形邊緣;iPhone X 更是採用了全面屏幕+劉海的全新設計;iPhone 12 系列又重新採用方正的邊框設計。

與設計大改一同到來的還有全新機型:「比大更大」的 iPhone 6 Plus,iPhone X 本身就是一個新的型號,以及 iPhone 12 mini。

▲ 左:iPhone 12 mini,右 iPhone 12,圖源:Mobile Syrup

因此也可以説,形態發生改變+新型號推出的組合拳,是蘋果提銷量的一大法寶。

畢竟,人都有那麼點小小的虛榮心,想讓別人一眼發現自己買了全新的 iPhone,無可厚非。

與之相對,如果模具沒啥變動,產品也給人一種升級幅度不大的感覺。

不過 mini 和 Plus 系列慘淡的銷量也説明,往產品線加上新型號不是一定就能有好的反響。這兩款機型,mini 版硬傷不少;Plus 版卡在標準版和 Pro 版之間,比定位更尷尬的是定價。

▲ Plus 系列的市場表現也沒有比 mini 系列亮眼太多

而 iPhone 6 Plus 與 iPhone X 定位都是直接奔着最高級別去,還配備了同期 iPhone 中最大的屏幕。

蘋果似乎也發現了這一規律,比起大改小改標準版,推出一款更高級別的 iPhone 更有助於刺激銷量,於是傳聞中的 iPhone 17 Slim,成為了定價將高於 iPhone 17 Pro Max 的型號。

但銷量高的 iPhone,也不代表就是「好用」的 iPhone。

iPhone 6 和 6 Plus 搭載的 A8 處理器性能提升有限,1GB 的運存也捉襟見肘,加上更大的屏幕和更高的分辨率帶來的負載更大,使得 iPhone 6 系列,特別是 iPhone 6 Plus 的使用體驗並不優秀。
▲ iPhone 6 還存在容易被折彎的問題,因此 iPhone 6s 也加強了堅固性,圖源:Medium

而 iPhone 12 系列也因為 A14 Bionic 處理器在能耗、温度表現上的孱弱,加上 iPhone 第一次上 5G 不夠成熟,導致新一代「火龍果」的誕生:手機續航尿崩,發熱嚴重,這給第一代 mini 小小的身板帶去了大大的 debuff。

而這兩款機型的更新,iPhone 6s 系列和 iPhone 13 系列,外觀幾乎沒有變動,但是在其他配置,特別是處理器上都補全了上代的短板,雖然總體銷量不如前代,但是經過時間的考驗,口碑上取得完勝。

▲ 國內網友調侃:「十三香」
這也體現了蘋果的一貫更新策略:改了新形態,處理器和其他配置就先放在一旁,下一代外型沒什麼更新了,就好好優化內在。

這也應了這麼一個説法:蘋果產品別買新模具的首款。

更新進入亂紀元的背後,是行業創新已遇壁壘

外觀大改的 iPhone 更受到歡迎,説明一個現象:比起「從有到優」,消費者更青睞「從無到有」的更新。

很好理解,因為大部分消費者都是「小白」。他們可能不懂攝像頭支持幾倍長焦、換了什麼傳感器能帶來多大的提升,但是加一個攝像頭就直接給人「不明覺厲」的印象。

▲ iPhone 7 Plus,蘋果首款雙攝手機

只是,能讓人一眼看出,又真正有意義的「變動」,已經不剩多少了。「靈動島」或許還能通過創新的 UI 方式讓人眼前一亮,但 iPhone 15 Pro 的「操作按鈕」,以及傳言 iPhone 16 系列要推出的全新「拍照按鍵」,給人有點黔驢技窮的感覺。

實際上,不是隻有蘋果一家撞上了創新壁壘,整個行業都已經放緩了前進的步伐。

這也是為什麼國產新機來來回回都在更新老幾樣。影像還有不少上升空間,那就使勁卷;屏幕素質已經大差不差,就開始卷護眼;性能基本都是高通台積電的 Soc,那就卷散熱,卷調校。

▲ 5 月發佈的 vivo X100 Ultra 就是很標準的「國產新機」

而像 18-19 年那樣行業積極探索「升降式攝像頭」,或者「超大麴率全面屏」的盛況可能短期內也不會再出現,因為能玩的創新,能上的更新,都已經玩個遍了。

目前看來,國內外的 Android 手機廠商都將「AI」作為突破口,三星、Pixel 都已經將 AI 深度整合手機,國內廠商也推出了不少 AI 驅動的功能,並打出「AI 手機」的名號。


而年年都被詬病「失去創新」的蘋果,可以説已經在以守成之君的姿態,每年例行更新一下手機。

並且蘋果在一些方面的落後和保守,也讓 iPhone 一直都有不少「上升空間」。比如説,在國產千元機都標配高刷屏的情況下,iPhone 標準版還是萬年 60Hz;明明是 Type-C 接口制定者之一,直到去年才捨得拋棄落後的 Lightning 接口。

▲ iPhone 15 系列終於配備 Type-C 接口,堅持完成 Lightning「能用十年」的約定

這些小小的改動和創新無關,也不涉及太多技術難度,但是蘋果就是要故意攢一堆槽點,再一代一代慢慢去解決。

蘋果當然有任性和划水的底氣,不管每一年的 iPhone 更新幅度多小,還是有着龐大的消費者羣體買單,在全球市場也難覓對手,因為領先,所以一直領先。

所以説,蘋果沒必要,也沒辦法再像以前那樣幾年一大改 iPhone。比起如何打造一款驚豔的新 iPhone,蘋果現在的策略是把好牌一張張拆開出,一代更新一點。

▲ iPhone 14 標準版更新幅度不大,被吐槽為「iPhone 13s」

傳聞中明年的大更新 iPhone 17 Slim ,更像是蘋果為應對 iPhone 15 系列銷量不佳而好不容易被逼出來的一個「大招」。

對於我們消費者來説,最好還是要調整對 iPhone 更新的期待,以後可能不會再有 iPhone 更新「大小年」或者説幾年一大更的規律,配置升級+小功能的更新會是常態,大更新會是意外之喜。

從喬布斯發佈 iPhone 4 到現在已經過了 14 年,可以説智能手機這一代計算設備已經到了「20 年生命週期」的中後期,未來智能手機更新或許會和電腦一樣,不會有形態上的大變革,也不會有太多「無到有」的變化,更新將更集中在配置和設計上。
或許比起一台創新的 iPhone,我們是時候去期待下一代計算設備何時到來了。

▲ Vision Pro 會是蘋果的下一代計算設備嗎?


資料來源:愛範兒(ifanr)
標籤: iPhone  

留言


請按此登錄後留言。未成為會員? 立即註冊
    快捷鍵:←
    快捷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