蘋果在玩一場欺騙感官的「模仿遊戲」

愛範兒 於 28/06/2024 發表 收藏文章
iPad Pro 2024 最令我感興趣的特性,不是新的 M4 芯片,也不是新的 OLED 屏幕,而是那一支 Apple Pencil Pro 和 iPad Pro 2024 之間一個微小的「化學反應」:當你使用 Apple Pencil Pro 在 iPad Pro 2024 上進行繪畫寫作時,屏幕上會顯示對應筆刷的陰影,讓用户知道當前的 Apple Pencil Pro 是何種模式。


隨後,就有人在蘋果的 PencilKit 框架中找到了蘋果為該功能開發的 10 個 3D 模型。


而且有意思的是,這個陰影並非簡單的貼圖,它會根據真實世界裏 Apple Pencil Pro 的位置,與屏幕的距離,還有傾斜角度進行相應變化,簡言之,它具有極強的「真實性」、「空間感」和「互動性」。

關於這一支 Apple Pencil Pro 更多的信息也被披露:蘋果給它塞進去了新的觸覺反饋引擎、新的壓力傳感器、陀螺儀及 U2 芯片。它有潛力在 iPad Pro 上模擬真實的書寫體驗,以及也有潛力和 Vision Pro 進行聯動。

蘋果的模仿遊戲

蘋果是這個世界上最喜歡通過硬件,模擬出真實世界感官體驗的企業。

在 2015 款 MacBook 上搭載的 Taptic Engine,通過振感和觸感的細膩模擬,觸控板成功實現了「以假亂真」。也許直到現在,還有很多人都不知道 MacBook 的 Force Touch 觸控板本身是「無法按動」的一個平面。


而不管是 3D Touch,抑或是現在沒有壓感的 Haptic Touch,iPhone 都在這一款平面的玻璃上,通過恰到好處的振動反饋,模擬出一種按下了按鈕回彈的神奇感覺,配上模仿按鈕按動的音效,讓人忍不住多按幾次。

同樣的技術也在 iPhone 7 的 Home 鍵、Apple Watch 旋轉錶冠上得到了運用,都實現了非常接近機械按鍵和齒輪的觸感。


除了用 Taptic Engine「欺騙」用户的手指,iOS 14 搭配 AirPods 設備營造的「空間音頻」,通過模擬 3D 空間中各種方向感的聲音,以及頭部追蹤技術,給用户帶來「聲臨其境」的感覺。社交平台上,有不少用户表示打開空間音頻後,戴上耳機還以為手機在外放。

在 Apple Pencil Pro 發佈之前,不少消息來源都預測,蘋果會在這支新的筆上配備全新的 Taptic Engine,讓 Apple Pencil Pro 和 iPad 也能提供接近紙筆的真實摩擦感。

這樣聽起來有點「科幻」的功能,卻也不讓人感到天馬行空,因為蘋果就是一個喜歡並且擅長把振動馬達玩出花的廠商。即使目前的 Pencil 還沒實現相關功能,依然未來可期。

而另一家也很喜歡用硬件欺騙用户感官的企業是任天堂。

Nintendo Switch 上的 Joy-Con 手柄支持「HD 振動」的技術,玩家可以僅僅憑藉不同的振動手感,分辨出「往杯子倒冰」和「往杯子倒水」的細微區別。而配合上 Switch Labo 紙皮套裝,手柄裏的陀螺儀和振動馬達還能夠神還原從水裏釣出魚的真實手感。

無論是蘋果的振動魔法,還是任天堂的 Labo 套件和手柄,都是在用「一種硬件」模擬出「無數種可能性」。

像是 iPhone 7 上的 Taptic Engine,不單純為模擬 Home 鍵和 3D Touch 存在,輸錯密碼手機「搖頭」般的振動,以及系統中的各種反饋,各種振動動作都靠內部這塊巨大的 Taptic Engine 完成。

空間音頻也是類似,通過陀螺儀和加速感應器,AirPods Max 能夠模擬複雜的、帶有空間感方位性的聲音。

如果説任天堂是為了給玩家帶來更逼真的遊戲體驗,那麼蘋果的「模仿遊戲」,則是全方位的模擬,涵蓋了觸覺、聽覺、視覺。

因而,Apple Pencil Pro 的投影,絕不是一個孤立的小彩蛋。

Vision Pro 的補完計劃

在去年 visionOS 測試過程中,就有開發者發現,當用户手持 Apple Pencil 的時候, Vision Pro 無法正常識別手指的捏合操作,但官方的反饋説「這是經過設計的特性,並非 BUG」,可見識別 Apple Pencil 很可能在 Vision Pro 中已經存在。
而觸覺反饋引擎、新的壓力傳感器、陀螺儀及 U2 芯片等硬件的加入,使得它也更像一個更小型的 VR 手柄,邏輯上相當類似。


無獨有偶,羅技為 Meta Quest 2 和 3 推出了一款應用於 VR 設備的手寫筆 MX INK。

這支比 Apple Pencil 2 重了 10 克的手寫筆,既可以像傳統觸控筆一樣在混合現實環境中創建平面的內容,也支持六自由度的跟蹤,在 3D 空間內自由創作,筆身配備有多個按鈕,筆端還支持壓敏。

▲ 羅技  MX INK

所以,Vision Pro 需要一支筆嗎?或者説,它需要除了眼睛和手指之外的「外設」嗎?

在聊這個開放性問題之前,我們可以看看蘋果在 WWDC24 上為開發者準備的一系列科普視頻:比如《打造引人入勝的空間照片和視頻使用體驗》。

裏面提到了很多概念性的東西,蘋果把立體視頻體驗分為:3D 視頻,空間視頻和蘋果沉浸式視頻:

  • 3D 視頻在平面上呈現,內容具有縱深感,類似我們在電影院看的 3D 電影
  • 空間視頻,在具有立體感之餘,內容會被縮放到對象的真實大小,邊界模糊
  • 沉浸式視頻則完全環繞着用户,用户不是看視頻,而是置身其中

其中,「空間視頻」能模仿現實世界中人們的在場感,可以在一定幅度內改變觀看的角度;而「沉浸式視頻」則更加極致,用户目之所及都是視頻,用户成為了視頻的一部分。


並且,蘋果還提出了另外的要求,例如,沉浸式視頻需要有可以交互的 3D 內容。

▲ 漫威為 Vision Pro 推出的《What If…?》沉浸式故事,可以讓用户伸手參與其中(圖源:YouTube @Adam Savage’s Tested)

科普視頻中還提到了「空間元數據」的概念,其中還有關於「投影」的解釋:投影定義了世界中物體和圖像中像素之間的關係。


Apple Pencil Pro 裏的小彩蛋,也在 Vision Pro 的開發者科普視頻裏得到解釋:蘋果從未把 iPad Pro 2024 和 Apple Pencil Pro 當作分離的設備,它們通過「投影」聯繫在了一起。

也就是説,一支 Apple Pencil 未來或許能在 Vision Pro 的虛擬世界中「投影」為各種不同形態的筆。

既然 Vision Pro 能解釋關於 Apple Pencil Pro 的疑問,那麼蘋果作為這個「模仿遊戲」的集大成者,我們也有理由相信,現在的 Vision Pro 還在產品初期階段,它在視覺和聽覺上已經能實現相當程度的「以假亂真」,但是在觸覺上還遠遠不夠,這自然歸結到 Vision Pro 還沒有專門適配的外設,總不能靠 Vision Pro 裝馬震我們的腦瓜子吧?

現在,我們幾乎可以確定帶有振動引擎、陀螺儀和 U2 芯片的 Apple Pencil Pro 能和 Vision Pro 發生聯動,Apple Pencil Pro 也可以在屏幕上投影成「其他模樣」,例如一支墨水鋼筆;那麼這根筆也許可以像其他 VR 設備的手柄那樣,變成 Saber Beat 遊戲裏的光劍,或者,《哈利·波特》系列裏的魔杖?

▲ Dexmo 力反饋手套

還能再天馬行空一點,或許蘋果還會發布一種「力反饋手套」,整個手套佈滿振動馬達,再配合蘋果的調校,讓用户真的能「觸摸」到 Vision Pro 呈現的虛擬世界。

當下幾乎可以確定的是,蘋果已經在想辦法,在 Vision Pro 里加入更多的「交互」,因為 Vision Pro 還不是完全體,蘋果用虛擬替換現實的「模仿遊戲」也遠未結束。

「真實感」的重要性

在曾經的文章中,我們討論過按鍵的重要性。而來到 Vision Pro 這種讓用户類似「無實物表演」的場景,交互和反饋可以説更加重要,科技雜誌《連線》主編曾經有這麼一句話:
引用所有設備都需要交互。如果一個東西沒有交互感,它就會被認為是壞了。

這完美契合了我第一次試用 Vision Pro 的體驗:無論我以哪種方式、哪個位置去嘗試使用手勢操作,都無法點按到想點的按鈕,而我甚至不知道這是 Vision Pro 的問題,還是我自己的問題。

因此,蘋果就算要砍掉 3.5 毫米耳機接口、減少電池容量,也要騰出空間容納一塊巨大的 Taptic Engine,既通過捨棄機械結構延長了部件的壽命,也同時確保了交互反饋的真實感。


交互的實感也不僅僅是反饋設備壞了與否的信號,如果想更深一層,我們已經從「按鍵」時代徹底轉向了「觸控」的時代,也正在進入「隔空操作」的時代。在未來,或許我們不會再需要觸摸任何設備就能實現各種操作,各種全息 UI 會環繞着我們,想做什麼只需要隨時在空中指指點點,或者語音操控。


這種虛擬和現實模糊的未來會給我們帶來各種不確定感,比如説,你怎麼知道自己是活生生的人,而不是缸中的一個大腦呢?

或許蘋果的「模仿遊戲」總有一天會隨着操作的變革而徹底結束,但在這之前,我們依舊可以期待蘋果會如何用各種方式,騙過我們的手指和大腦。


資料來源:愛範兒(ifanr)
標籤: 蘋果  

留言


請按此登錄後留言。未成為會員? 立即註冊
    快捷鍵:←
    快捷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