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狂賺 66 億美元,比 OpenAI 還吸金的成人網站,為什麼拒絕 AI?

愛範兒 於 18/09/2024 發表 收藏文章
提起 OnlyFans,很多人的臉上會浮現意味深長的笑容:哦,一個成人網站,可以和業內頂流 Pornhub 一戰。

最近,OnlyFans 公佈了去年收入,驚了被 AI 刷屏的硅谷圈——總收入 66 億美元,創作者分到 53 億,剩下 13 億歸平台,扣除所有成本,純利潤達 4.8 億。

▲ X 網友語出驚人的調侃

隔行如隔山,雖然不能直接比較,但差距非常直觀:OpenAI 2023 年化收入 16 億美元,2023-2024 賽季 NBA 總薪水 49 億美元。

OnlyFans 的成績,不依賴廣告金主,而是靠海量用户付費得來。

都説互聯網的第一生產力是搞黃色,但這話多少帶些「白嫖」的意味,愛看,但不一定願意花錢。為什麼這麼多用户,心甘情願地為 OnlyFans 掏出腰包?

不整虛的 OnlyFans,才是真·粉絲經濟

OnlyFans 拆開是「Only」(只有)和「Fans」(粉絲),顧名思義,你可以把它理解為粉絲經濟:提供一個平台,讓粉絲為創作者的內容付費。

它的首頁人畜無害,平淡得像扎克伯格的 Facebook。


然而,點進感興趣的賬號才知道,這裏的一切都明碼標價,圖片、視頻、直播、私信…… 不花錢,眼前就是一片灰撲撲的付費牆。

付費主要分為兩種形式:訂閲,按月付費,查看常規的帖子。按次付費,解鎖額外的內容。

哪怕內容免費,也要綁定信用卡、訂閲了創作者才能看,畢竟下一次,你可能就絲滑地付費了。如果你已經花了錢,但覺得創作者甚合心意,也可以再打賞小費。


P 站上有的內容,OnlyFans 當然也有,粉絲還可以花另外的價錢,通過私信,像甲乙方一樣對齊需求,讓創作者定製專屬視頻,體驗比審美疲勞的 P 站更個性化。

2021 年,OnlyFans 因為外界壓力一度要禁止色情內容,重走 Tumblr 湯不熱的老路,但因為用户和創作者的強烈反對,很快反悔。此後,只要創作者證明自己成年,不違法,便百無禁忌。

▲ OnlyFans 創作者 Bryce Adams 訂閲用户超過一百萬
除了搞黃色,你也能在這裏看到健身、烹飪、音樂等非十八禁的內容,甚至和明星説上話。

名人入駐 OnlyFans 有一個好處:自帶光環和流量,不必以大尺度為噱頭。

巴黎奧運會雙人跳水銅牌得主 Jack Laugher,靠 OnlyFans 的副業,支撐自己的跳水事業——他的運動員薪水,只有每年 28000 英鎊,哪怕在里約奧運會拿過冠軍。

▲ Jack Laugher 的訂閲價格是每月 10 美元

平時,Jack Laugher 發的都是一些穿着泳褲、三角內褲、平角內褲的內容,沒有全裸。泳褲相當於職業裝,所以他和他家人都覺得很自在,「沒有什麼是你不能給你奶奶看的」。

美國知名説唱歌手卡老師 Cardi B,也會在 OnlyFans 分享音樂幕後、個人生活,把它當成 Instagram 運營,只和粉絲聯絡感情,強調不會展示自己的胸部。就這,賺了 4500 萬美元,2023 年在名人裏排第二。


除了追求感官的刺激、名人的互動,用户還會在什麼情況下,為他人付費?答案是走心,用真心換真心。

OnlyFans 不只是出售照片、視頻,也是在出售人與人的連接,這在一對一聊天的私信上體現得最為明顯。

對於粉絲,尤其是一些中青年男性來説,聊天是精神撫慰、情感聯繫,非直觀的肉體所能比擬,可以當作一種另類的心理諮詢。

Business Insider 採訪了 10 位 OnlyFans 創作者,9 個都説和粉絲建立的不只是性關係,更接近朋友或者對象,平時會聊愛好、心理問題、人際關係、家庭壓力。

▲ OnlyFans 創作者也玩 cosplay

雖然 OnlyFans 總部在英國,但有數據顯示,三分之二的收入來自美國,英國和歐洲用户佔 16%,其餘 17% 屬於「世界其他地區」。

《OnlyFans 用户的性態度和特徵》這篇論文,用户畫像更加具體:OnlyFans 用户主要是已婚白人男性,平均年齡 29 歲,平均年收入 4.2 萬美元。

怎麼説,其實不讓人意外,就像下班後在車裏吸一根煙再上樓的國產劇男性形象。


心理不設防了,錢也就給得心甘情願了。《財富》雜誌報道,與粉絲聊天,拉近關係,然後售賣「獨家」內容,佔到很多 OnlyFans 創作者收入的 50% 以上。

粉絲為創作者的勞動付費,創作者直接從粉絲身上賺錢,簡單、直接、了當,這就是 OnlyFans 的創作者經濟。

因為不依賴廣告、創作者激勵,其他社交媒體在乎的流量來源、熱門話題、用户停留時長、個性化推薦算法,OnlyFans 通通不在乎。


但沒有平台扶持,也會讓創作者漲粉比較困難,所以他們會在 Reddit、Instagram、TikTok 等社交媒體打廣告,把更多用户引流到 OnlyFans。

這些平台的態度是,不反對。它們通常禁止色情,和 OnlyFans 不構成直接競爭,只要創作者在自己平台上發佈的內容不過線,那麼問題不大,偶爾能產出爆款就更好了。

成熟的系統,少數人的勝利

俗話説悶聲發大財,當一種賺錢方式公之於眾的時候,可能它入局的壁壘已經很高了。靠 OnlyFans 買房買車走上人生巔峯,只是少數人的神話。

OnlyFans 目前有三億多用户,超過四百萬個創作者賬號,2023 年的員工數量不過 42 名,人效比極高,一個員工抵得上千軍萬馬,讓兩位創始人拿股息拿到手軟。


但 66 億美元的總收入平攤到創作者身上,就顯得沒那麼美好了——OnlyFans 創作者的 2023 年平均年收入,約為 1800 美元。

這就像「我和馬雲平均收入也挺高」的笑話,大多數普通人是「抱歉我在拖後腿」的那個。
▲ 説唱歌手 Bhad Bhabie 最近曬單,2021 到 2024,她從 OnlyFans 賺到了 5700 萬美元

2020 年,獨立研究員 Tom Hollands 抓取了 OnlyFans 的支付數據,發現前 1% 的創作者賺了 33% 的錢,大多數創作者每月賺的錢不到 145 美元。

如果可以一年賺到 4.9 萬美元,那麼可喜可賀,已經躋身前 1% 了。

OnlyFans 二八分成,平台 20%,創作者 80%,聽起來似乎很慷慨,但到創作者手裏的,不一定全須全尾。


成功的 OnlyFans 創作者們,要麼自己開公司當老闆,要麼和代理機構合作。類似國內的 MCN,這些代理機構還要再分成,一般是 30% 以上。

代管一個創作者賬號,服務講究一條龍。Nytimes 採訪的一家代理機構,幫 30 多名女性管理 OnlyFans,業務包括但不限於,在其他社交媒體引流,代寫私信,創作日常內容,最終圖窮匕見,把色情視頻賣出去。

運營們需有敏鋭的眼光,找出很快花掉 200 美元以上的肥羊,然後更加噓寒問暖,薅到更多羊毛。運營們也要會説甜蜜的謊言,告訴一些天真無邪的粉絲,視頻是專為他們一個人錄製的,雖然同一個視頻可能會被賣給幾十個人。

▲ 一張著名的梗圖,股市不如 OnlyFans 賺錢

這些機構吃着碗裏,不忘看着鍋裏,還會物色新的對象,在 Instagram 邀請女性「下海」,話術是一起發財。

「在互聯網上,沒人知道你是一條狗」的笑話,永不過時。

這條生產鏈的底端,往往是那些外包的代聊,又稱「chatter」。全球不缺廉價的英語勞動力,他們大多數是菲律賓、尼日利亞、印度等地的低薪工人,每週工作 6 天,連續工作 12 小時,時薪 3 美元,還不如在麥當勞做漢堡。

錢難賺,屎難吃,這份工不好打,精神壓力很大,要聽幾百個人吐苦水、講怪話,同時揹負銷售的 KPI。簡單來説,就像客服一樣。恰好,菲律賓也是世界呼叫中心之一。

▲ AI 陪聊產品,可以聊不同風格的

當 AI 發展起來,聊天機器人陪聊,成了解放人類勞動力的一種出路。甚至,這些聊天機器人可以基於過往的聊天記錄訓練,根據每個網紅的風格量身定製。

不過,OnlyFans 禁止 AI 回覆聊天。上有政策,下有對策,AI 寫消息,人類點發送鍵,總體還是比以前更加高效,一個人就能負責幾百個聊天對象。但很難説,是輕鬆了,還是更痛苦了。

OnlyFans 有審核,卻也管不了這些 AI。在這個 Deepfake 已經很難肉眼辨認的時代,雖然在內部成立了 AI 團隊,OnlyFans 依然由人工審核主導,但檢查的主要是,有沒有擦邊的未成年內容。

作為一個系統,OnlyFans 無疑很成熟,拿捏住人性需求,從一開始就要求用户付費訪問內容,形成了一個健康、穩固的付費生態。

馬斯克的 X 也在嘗試付費訂閲,還放寬了對成人內容的限制,但 OnlyFans 首席執行官 Keily Blair,對其他平台的「OnlyFans 化」,並不看好。

▲ Keily Blair(右)

她的理由很簡單,付費或者不付費,都是一種慣性。其他社交媒體的用户,已經習慣了內容是免費的。如果這些平台也想嘗試訂閲模式,就需要讓用户覺得,內容是獨家的,自己可以獲得更多價值。

OnlyFans 把「幹什麼都要花錢」的路徑走通了,任何一個環節都懂得怎麼更快、更系統地攫取更多利益,但得到大部分利益的人,並不一定是創作者自己。

AI 版 OnlyFans 來襲,有什麼不能被機器替代

面對 OnlyFans 一騎絕塵的成績,也有人唱衰,認為 OnlyFans 已經登頂,之後就要走下坡路,被 AI 一點點顛覆,這話不無道理。
OnlyFans 目前對 AI 的態度不積極,認為風險和回報不成比例,聊天不如人類深入,版權歸屬等不明確,創作者可以用 AI 改善自己的內容,但不允許完全由 AI 生成的賬號。

OnlyFans 對創作者的資格審核非常嚴格,每個人都必須提交 10 條左右的個人身份證明,以及社交媒體信息,拿着身份證件自拍視頻,證明自己是成年人。

▲ OnlyFans 整的一個活,日曆內頁全是 Fan(風扇)而非性感的封面女郎

這本是為了防範違法行為,同時也起到了將 AI 拒之門外的效果。

然而,外面的世界,已經到處都是 AI 了。

聊天機器人尚且不影響 OnlyFans 的主營業務,因為聊天是增值,是鈎子,用户最終會購買真人的圖片和視頻,但從頭到腳都是 AI 的網紅,可能會對 OnlyFans 本身造成衝擊。

OnlyFans 近年的數據反映了一個很有趣的現象:訂閲佔總收入的比例減少,按次付費的比例增加,2023 年甚至佔了近 60%,而且不算小額,一次幾十美元或者更多。


這不難理解,我訂閲了愛奇藝、騰訊、優酷的會員,等於選擇了網站上的全部內容,但我可能只想看一部劇而已。按次付費,更能滿足千人千面的需求。

但説到定製, AI 不是更能投其所好嗎?它們可以講各種語言,24 小時在線,生成任何你想要的樣子,並漸漸以假亂真。

AI 模型的真實性,一天一個境界,「我有個大膽的想法」,似乎可以在 AI 身上成真。

▲ 使用 Flux 生成的 AI 女性

若要論靈魂的共鳴,AI 虛擬伴侶也已經是一個非常火的賽道,Character AI、Talkie、星野,讓你用 AI 二創真實人物,或者設定原創角色,外貌、性格、語音、故事線都能自定義。個性化體驗,被推向了新的高度。

和 OnlyFans 的強硬態度不同,它的競爭對手 Fanvue 更寬容,十分看好 AI 生成的創作者,前提是沒有隱瞞用了 AI。

其中,Pellegrini 是 Fanvue 最受歡迎的 AI 網紅之一,2024 年 1 月的收入為 2.3 萬美元,Instagram 粉絲達到 25.7 萬,這業務能力放在 OnlyFans 也是頂流了。

一位足球運動員甚至寫信給她,詢問聯繫方式:「這麼漂亮的女性,怎麼可能沒有男朋友呢?」


把思路打開,AI 背後也是團隊在運營,和有些真人網紅似乎區別並不大——和付費粉絲聊天,提供獨家的內容,而用户們索取的,同樣都是幻想的模樣、虛假的關係。

不過,以前是由創作者出鏡提供素材,而現在,AI 可以不知疲倦地生成。


我們不懷疑人性的弱點,也不忽視慾望和情緒的價值,但怎麼兑現,又為什麼而付費,是個開放的問題。誰也沒法確定,自己就是最標準的那個答案。

但 OnlyFans 比 AI 公司們還猛的勢頭,似乎也是在反抗一切都逐漸 AI 化的現實。人類創造仍然值得付費,擔得起較高的心理價位,不管在哪個行業。

OnlyFans 可以作為一個特別的樣本,在未來的幾年內,讓我們繼續觀察,更多 AI 替代品的出現,是會讓原來的付費需求下降,還是讓人類更珍惜手作的勞動含量,哪怕只是被包裝出來的。

人類的古老行業,也是一面先進科技的鏡子。


資料來源:愛範兒(ifanr)
標籤: OnlyFans  

留言


請按此登錄後留言。未成為會員? 立即註冊
    快捷鍵:←
    快捷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