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毛絨「寵物」,憑什麼成為 2025 年第一個爆款產品|CES 2025

愛範兒 於 1 天前發表 收藏文章
在 CES 2025 上,我們按照慣例看到了新的顯卡、筆記本電腦以及電視,但比起這些循規蹈矩的產品,一些意料之外的東西更能引發大家的興趣。

比如一個寵物。

在 CES 2025 上,一款名為 Ropet 的新傢伙引起了大家的關注。


機器人與寵物

從名字就可以看出端倪,Ropet 可以拆分為 Robot 和 Pet,分別代表了「機器人」和「寵物」,可以説,這就是一隻機器人寵物。

和我們之前常見的 AI 寵物或是伴侶不同,Ropet 拋棄了光滑或是科技的外表,轉而採用可愛的形象設計與毛絨絨的表面材質,並在這層絨毛之下配備了一整套加温系統,使其整體温度維持在 37 度,當人類的手指撫摸它們時,可以感受到真實的動物觸感與温度。


Ropet 的設計,讓我想起《超能陸戰隊》中的大白(Baymax),在電影上映後以其圓潤可愛的外觀、温暖的陪伴功能和冰冷的機器人形象形成強烈反差,吸引了眾多觀眾的喜愛。


不過,想要像大白一樣受到歡迎,光有外表和温度還不夠,如果 Ropet 不夠智能,你得到的可能只是一個會激發你「厭蠢症」的毛絨玩具。

想要和人類產生豐富的互動,「眼睛」和「耳朵」是必不可少的器官,但 Ropet 上的大眼睛和毛絨絨的只是偽裝,它的視覺傳感器與聽覺傳感器都集成在鼻子中,這兩個傳感器在日常使用中幾乎毫無存在感,不會讓人「一眼齣戲」。

除了視覺與聽覺外,Ropet 還在毛絨絨的外表下藏了一個響應式觸覺系統,這個傳感器可以感受到人類的撫摸或是觸碰等動作。


在三個傳感器收集到相應的數據以後,Ropet 會依靠 AI 來識別人類的動作、語言、面部表情,並推斷相應的情緒狀態,最終根據這些因素作出相應的反應。

例如在用户感到低落時安慰他們,或者用肢體語言表示陪伴,在感受到人類的撫摸時,也會模擬出相應的寵物行為。

值得一提的是,Ropet 的眼睛其實是兩個巨大的顯示屏,可以顯示面對人類不同的行為或情緒時,Ropet 自身的情緒反應。


藉助攝像頭、傳感器、AI 與眼球顯示屏,Ropet 可以做到一些有意思的互動。

比如它會表示飢餓,併發出肚子咕嚕咕嚕的聲響,當人類像逗寵物一樣將食物放在它面前時,它會藉助攝像頭和 AI 記住事物的樣子,當再次看見同樣的食物以後,它會在眼球上顯示食物的圖標,併發出咀嚼的聲音。


除了已有的 AI 反應外,Ropet 還搭載了一個自適應的學習算法,擁有一定的學習能力,可以記錄並分析用户的習慣和喜好,並根據這些信息不斷優化自身的行為模式,提供更貼合的情感支持。


如果沒有耐心等待它慢慢學習,那也可以通過手機 app 連接 Ropet,參與互動模式和行為預設的定製,提前催化一個獨屬於你的 AI 寵物。

更有趣的是,如果 Ropet 保持連接 Wi-Fi 的話,Ropet 會藉助 ChatGPT 獲得更聰明的「進化」,和你就某個話題展開更深入、更有意義的對話也沒問題。


雖然在 AI 的幫助下,Ropet 具有一定的成長性,但這個過程一般都隱藏在日常中,潛移默化地進化,需要一定的時間才能看到改變,所以為了彌補正面反饋,Ropet 還引入了另一套激勵機制。

與某些遊戲的設計類似,Ropet 鼓勵用户與其互動。一方面,這讓用户能更快熟悉它的功能;另一方面,也加速了 Ropet 的學習進程。


每次互動後,Ropet 都會給予用户一定的積分,這些積分可以用於換取新的配件和軟件更新,讓 Ropet 保持更明顯的新鮮感。

如果説 AI 的成長性是一種被動的、潛移默化的進化過程,那麼這套激勵機制則是通過主動地參與為生活增添樂趣和互動感,真正讓 Ropet 融入到日常生活中,成為一位有趣的智能夥伴。

Ropet 配有各種磁性、可互換的口罩,以及各種可拆卸和可清洗的毛皮顏色,總重 600 克,內置 4400 mAh 的鋰電池,使用無線底座充電,在 30 分鐘的充電時間下,續航時間可以長達 2 個小時。

Ropet 在 CES 2025 大會上一經亮相就受到了極大的關注,其早鳥價 189 美元的起售價(基礎款)也足夠友好。

截止發稿時,已經收到了八百餘人支持,獲得超過 23 萬美元的眾籌資金,已正式進入生產流程,並將在 2025 年 3 月開始發貨。


AI 寵物的競爭點,可能不在 AI

AI 伴侶、AI 寵物的概念早已不是什麼新鮮玩意,但為什麼 Ropet 能夠在這個「見怪不怪」的環境中殺入重圍,獲得關注和成功呢?

想要找到答案,我們也許可以拉長時間線,往前看看。

在 AI 技術大跨步發展以前,陪伴類的機器人硬件就已經出現了。

早在 1999 年,索尼就推出了世界上首個消費級智能機器狗 AIBO,配備了攝像頭等傳感器,能夠識別主人的聲音和動作,並表現出類似於真實寵物的行為,做出一定的情感互動。


2017 年,AI 技術大跨步的前夕,Jibo 推出了世界上第一款情感社交機器人。

這個機器人已經具備了初級的 AI 功能,能夠與用户進行語音互動,提供天氣、提醒等功能,還能通過表情和動作與用户建立情感聯繫。

雖然 Jibo 的商業化不太成功,僅僅一年後就將相關的知識產權出售給紐約投資公司 SQN Venture Partners,但一定程度上為陪伴類 AI 機器人指明瞭一個方向。


這兩個具有一定代表性的陪伴類 AI 硬件,在形態上都有個顯著的特點,就是非常靠近傳統的機器人思路——鮮明的機械結構、光滑的外殼,極具科幻感和工業氣息。

而形態上的另一條路子,也是差不多的時間起步。

1998 年,被孩之寶收購前的 Tiger Electronics 開發並生產了一款互動毛絨玩具 Furby。

雖然 Furby 更多的時候像個玩具,還稱不上是陪伴類機器人,但也擁有簡單的語音識別和互動功能,憑藉毛絨外表,Furby 在全球獲得了超過 4000 萬台的銷量。


沿着這條已有的成功路徑,2021 年,卡西歐就聯合日本初創公司 Vanguard Industries 設計了一個名為 Moflin 的 AI 寵物,並開啓眾籌。

除開 AI 功能外,Moflin 最大的特徵就是體積小巧,外表覆蓋着柔軟的毛絨材質,顏色多為灰白或棕色,摸起來像一隻温暖的小動物。

Moflin 於 2024 年 11 月正式發售,從發售以後,Moflin 一度受到年輕人的喜愛,並在二手網站上賣出過萬的高價。


這兩種陪伴類機器寵物路徑,在同時期下的技術水平其實大差不差,最大的差異點,無非是形態的迥異。

而與形態息息相關的,是陪伴類機器人的定位,與人類的心理認知。

隨着互聯網發展,網絡將拉近了人與人之間的距離,但在現實中,人們開始變得疏離,家庭、個人都趨於原子化,孤獨成為生活中主要的問題和情緒。

根據《Global, regional, and national temporal trend in burden of major depressive disorder from 1990 to 2019: An analysis of the global burden of disease study》報告,2019 年,全球估計有約 2.748 億人患有重度抑鬱症(MDD)。

這個數據,比 1990 年增加了 59%。

▲ 美國 Gallup Panel 的統計數據驗證了抑鬱症的患病趨勢

於是,以提供情緒價值為最大賣點的陪伴類 AI 寵物應運而生,需求也隨之增加。

但問題是,情緒價值的傳遞也分效率高低。
就像我們總是厭煩居高臨下的説教,卻能接受温和而真誠的語言,陪伴類 AI 寵物的呈現方式,同樣需要講究。


面對情緒傳遞問題,心理學提供了一套行之有效的治療理論與方法。

感官是人類與外界互動最直接且可靠的渠道,其中觸覺和視覺作為五感的重要組成部分,通過感官調節情緒,已被證明是有效的治療手段之一。

皮膚中的梅斯納小體和帕西尼小體會對外界的接觸保持相當高的敏感度,會根據接觸的特性向大腦傳遞不同的信號。

根據觸覺心理學理論,柔軟是最被人類喜愛的元素之一,這種質感通常與舒適、安全和放鬆感相聯繫,會促使大腦產生「幸福荷爾蒙」——催產素,能有效地減少焦慮和壓力,從而達到調節情緒的效果。

▲ 我們的觸覺非常多樣化,是感知世界的重要方式之一

更有趣的是,感官並不是獨立運行的,它們之間存在跨通道效應(Sensory Cross-modal Effect)。

這種效應指的是,一種感光刺激可以聯動其他感官的感知,就像看見房間中的沙發時,大腦會理所應當地覺得它是柔軟的。

這種聯想進一步強化了人類對「柔軟」的認知,帶來情緒上的舒緩和安全感。

▲ 嗅覺與味覺之間也有跨通道效應

講到這裏,我們回到本段開頭的問題:為什麼 Ropet 能夠在這個「見怪不怪」的環境中殺入重圍,獲得關注和成功呢?

在 CES 2025 上,Ropet 的首席執行官兼聯合創始人 Jianbin He 其實已經間接給了答案:

引用我們創造了一個將技術複雜性與真正的情感聯繫相結合的伴侶。

如果將這個答案説透,無非就是一句話——他們在冰冷的機器與人類敏感的內心世界之間,找到了一種名為「柔軟」的耦合劑。

資料來源:愛範兒(ifanr)
標籤: CES 2025  

留言


請按此登錄後留言。未成為會員? 立即註冊
    快捷鍵:←
    快捷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