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去大半年,Agent(智能體)是 AI 行業最常被提及的概念之一。
幾乎所有廠商都在講 Agent,概念不缺,demo 也不少,但真正做到產品級落地,始終缺一套完整的執行系統——既能理解複雜目標,又能調用多種工具串聯任務流程,還要隨時支持任務中斷、修改與恢復,真正貼合用户工作流。
就在剛剛(7月18日),OpenAI 正式發佈 ChatGPT Agent 功能。
通過整合 Operator + Deep Research + ChatGPT 本體,用户只需描述任務,ChatGPT Agent 就能自主判斷所需工具,自動訪問網頁、提取信息、運行代碼、生成幻燈片或表格等,並可在執行過程中實時展示步驟、接受中斷和修改指令。
發佈會結束後,OpenAI CEO Sam Altman 在社交媒體上寫道::
ChatGPT Agent 正式上線,能購物,能寫 PPT,你的瀏覽器要被 AI 接管了
今天開始,你可以在任何對話中,通過聊天界面左下角的「工具」下拉菜單,選擇「Agent 模式」來啓用這一功能。
只需描述你想完成的任務,ChatGPT 能夠智能地瀏覽網站、篩選結果、在需要時安全提示你登錄、運行代碼、執行分析,甚至輸出可編輯的幻燈片和電子表格,總結任務結果。
整個執行過程是可視的——操作步驟會實時顯示在屏幕上,用户可以隨時中斷、修改指令,甚至手動「接管瀏覽器」繼續操作,確保任務始終符合你的目標和需求。
在今天凌晨的演示中,OpenAI 展示了 ChatGPT Agent 在真實場景中的應用能力。
比如,為即將出席的婚禮做準備,一直是個難題。現在只需發出請求,ChatGPT Agent 迅速搭建虛擬環境,自主判斷應調用瀏覽器、文本解析器還是終端,並開始依次調取婚禮日期、查詢場地天氣、推薦西裝搭配、篩選酒店。在這個過程中,模型可以與 OpenAI 研究員進行互動,並在適當節點請求確認需求。
更重要的是,用户可以隨時中斷任務。
比如當 Agent 在推薦西裝過程中,OpenAI 研究員臨時插入了「幫我找一雙 9.5 碼黑色正裝鞋」的請求,模型立刻暫停當前任務,轉而處理新需求。
同樣地,當智能體認為有必要時,也會主動向你請求更多信息,確保任務始終與你的目標保持一致。如果任務超出預期時間或出現卡頓,你可以選擇暫停任務、請求進度摘要,或直接終止任務並獲取已有的部分結果。
「這種可打斷、可多輪對話的機制,是我們這次訓練模型的重點之一,」OpenAI 研究員解釋道。
這一能力背後,是 ChatGPT Agent 對三大系統的統一整合:Operator 提供網頁交互能力,支持自動滾動、點擊、填表;Deep Research 擅長信息整合與分析;ChatGPT 本體則負責自然語言理解與智能推理。
ChatGPT Agent 是通過強化學習在複雜的任務中訓練出來的,過去三者各有短板——前者難以深入分析,後者無法操作網頁,而 Agent 將三者優勢整合為一體,並輔以瀏覽器、終端、API 調用器等工具,形成一個完整的執行系統。
用户不僅可以在桌面端啓動 Agent 模式,在手機端也同樣適用。
任務完成後還將自動推送結果通知。在第二個演示任務中,OpenAI 研究員在 ChatGPT App 上傳了團隊吉祥物 Bernie Doodle 的貼紙圖案,Agent 自動調用圖像生成 API 設計貼紙樣式,通過瀏覽器訪問電商平台完成比價、樣式選擇、購物車添加,最終整理出定製貼紙的下單明細。
當然,為確保流程安全、靈活且清晰可控,面對涉及金額的支付環節,則只會由用户手動接管瀏覽器完成。
通過連接器,用户還可將 Gmail、GitHub 等日常應用接入 ChatGPT,讓模型讀取郵件、日曆或代碼庫等上下文內容,並執行諸如總結今天的郵箱內容或查找下週空閒會議時間等任務。
一個更典型的應用場景是,OpenAI 研究員能夠讓 ChatGPT Agent 彙總自己在多項基準測試中的表現,並製作成幻燈片。收到命令後,Agent 會調用 Google Drive 連接器讀取數據文件,用終端編寫代碼繪製圖表,並生成完整的 PPT。
這類自動化能力,都是 Agent 深度嵌入工作流的體現。
不過,可以看到,ChatGPT Agent 生成的 PPT 在設計審美方面表現比較一般,並且,雖然可以上傳電子表格供 ChatGPT 編輯或作為模板使用,但生成的 PPT 暫不支持二次修改。
需要説明的是,OpenAI 並不是讓 Agent 像人一樣打開 PPT或 Excel 文件,通過點擊來插入文本框和公式,而是直接生成代碼來創建文檔。這種做法的好處是可以利用模型在代碼編寫方面的天然優勢,避免因模擬點擊操作帶來的效率低下或出錯,也降低了對計算資源的消耗。
The Information 報道指出,如果 ChatGPT 要直接編輯 PPT 或 Excel 文件,就需要啓動一台「虛擬機」(即通過 ChatGPT 運行的虛擬計算機環境),這會佔用更多計算資源。
而直接生成代碼則更輕量、高效。儘管潛力巨大,但就目前來看,這一功能短期內很難對微軟的 Office 或者 Google Workspace 造成衝擊。
對於 ChatGPT Agent 功能,Pro 用户將在今天之內獲得訪問權限;Plus 與 Team 用户將在接下來的幾天內陸續開放;企業版(Enterprise)和教育版(Education)將在未來幾周內上線
Pro 用户每月可使用 400 條消息,其他付費用户每月可使用 40 條消息,並可通過彈性積分方案購買更多額度。
全線刷新「跑分」記錄,Agent 戰場迎來最強對手
ChatGPT Agent 能力的提升,也體現在「跑分」環節。
在評估 AI 解決跨學科專家級問題的基準測試 Humanity’s Last Exam(HLE)中,搭載智能體的 ChatGPT 模型以 41.6 的 pass@1 得分刷新紀錄。在啓用並行執行策略後,該得分進一步提升至 44.4。
在目前被認為最具挑戰性的數學基準 FrontierMath 中,面對難度極高、從未公開的題目,ChatGPT Agent 在具備終端代碼執行能力的前提下,取得了 27.4% 的準確率,遠高於此前模型。
在這一複雜且高經濟價值的知識型工作任務的內部基準測試中,ChatGPT Agent 在約一半的任務中輸出質量已達到甚至超過人類水平,表現也顯著優於 o3 和 o4-mini 模型。
在一個內部的投行建模任務基準中,ChatGPT 智能體的表現也顯著優於 Deep Research 和 o3 模型。每個任務都基於數百項關於公式正確性、格式規範等評分標準進行評估。
此外,在公開評估模型信息查找能力的 BrowseComp 基準上,Agent 以 68.9% 的準確率刷新記錄,較 Deep Research 高出 17.4 個百分點。在 WebArena 評估中,其網頁任務執行能力也優於基於 o3 的 CUA 模型。
從平台視角看,Agent 能力的底層接口,正是瀏覽器。
在 Perplexity AI CEO Aravind Srinivas 最近的採訪中,他表示瀏覽器將會是 AI 的「殺手級應用」。在他看來,瀏覽器天然具備讓 AI 真正「動起來」的全部條件。
不同於傳統聊天機器人,AI Agent 的理想形態不是停留在對話框中生成文本,而是具備實際行動力——從訪問網頁、提取信息、填寫表單,到執行跨平台操作。而這一切,瀏覽器恰好具備所需的操作權限和上下文獲取能力。
瀏覽器可以直接讀取頁面、模擬點擊、自動執行任務,幾乎無需額外授權。
在這個過程中,用户與 AI 共處於同一個交互空間:AI 可以自動執行任務,用户也能隨時中斷或接管,避免黑盒操作帶來的不確定性。這種可控性與透明度,是當前許多上下文協議仍難實現的能力。
如今,隨着 ChatGPT Agent 能力正式上線,所有聲稱要做 Agent 的廠商,恐怕都要重新審視自己的產品路徑。
當 ChatGPT 從語言交互工具,轉向具備協作、調度與承接任務能力的執行系統,開始接入用户的真實工作流,Agent 的可用性門檻,也在此刻被實質性地拉高。
資料來源:愛範兒(ifanr)
幾乎所有廠商都在講 Agent,概念不缺,demo 也不少,但真正做到產品級落地,始終缺一套完整的執行系統——既能理解複雜目標,又能調用多種工具串聯任務流程,還要隨時支持任務中斷、修改與恢復,真正貼合用户工作流。
就在剛剛(7月18日),OpenAI 正式發佈 ChatGPT Agent 功能。
通過整合 Operator + Deep Research + ChatGPT 本體,用户只需描述任務,ChatGPT Agent 就能自主判斷所需工具,自動訪問網頁、提取信息、運行代碼、生成幻燈片或表格等,並可在執行過程中實時展示步驟、接受中斷和修改指令。
發佈會結束後,OpenAI CEO Sam Altman 在社交媒體上寫道::
引用觀看 ChatGPT Agent 使用計算機完成複雜任務,對我來説是一個真正的「感受 AGI」時刻;看到計算機思考、計劃和執行,有種與眾不同的感覺。亮點如下:
- ChatGPT Agent 將 Operator、Deep Research 與 ChatGPT 本體三合一,構建了一個統一智能體系統。
- 內置圖形/文本瀏覽器、終端和 API 調用器等工具,支持手機端使用,任務完成後可自動推送結果;
- 可連接 Gmail、GitHub 等第三方應用,深度嵌入用户真實工作流;
- 在多項基準測試中表現領先,綜合性能位居行業前列;
- Pro 用户每月享有 400 條調用額度,其他付費用户為 40 條,並支持按需擴展配額。
ChatGPT Agent 正式上線,能購物,能寫 PPT,你的瀏覽器要被 AI 接管了
今天開始,你可以在任何對話中,通過聊天界面左下角的「工具」下拉菜單,選擇「Agent 模式」來啓用這一功能。
只需描述你想完成的任務,ChatGPT 能夠智能地瀏覽網站、篩選結果、在需要時安全提示你登錄、運行代碼、執行分析,甚至輸出可編輯的幻燈片和電子表格,總結任務結果。
整個執行過程是可視的——操作步驟會實時顯示在屏幕上,用户可以隨時中斷、修改指令,甚至手動「接管瀏覽器」繼續操作,確保任務始終符合你的目標和需求。
在今天凌晨的演示中,OpenAI 展示了 ChatGPT Agent 在真實場景中的應用能力。
比如,為即將出席的婚禮做準備,一直是個難題。現在只需發出請求,ChatGPT Agent 迅速搭建虛擬環境,自主判斷應調用瀏覽器、文本解析器還是終端,並開始依次調取婚禮日期、查詢場地天氣、推薦西裝搭配、篩選酒店。在這個過程中,模型可以與 OpenAI 研究員進行互動,並在適當節點請求確認需求。
更重要的是,用户可以隨時中斷任務。
比如當 Agent 在推薦西裝過程中,OpenAI 研究員臨時插入了「幫我找一雙 9.5 碼黑色正裝鞋」的請求,模型立刻暫停當前任務,轉而處理新需求。
同樣地,當智能體認為有必要時,也會主動向你請求更多信息,確保任務始終與你的目標保持一致。如果任務超出預期時間或出現卡頓,你可以選擇暫停任務、請求進度摘要,或直接終止任務並獲取已有的部分結果。
「這種可打斷、可多輪對話的機制,是我們這次訓練模型的重點之一,」OpenAI 研究員解釋道。
這一能力背後,是 ChatGPT Agent 對三大系統的統一整合:Operator 提供網頁交互能力,支持自動滾動、點擊、填表;Deep Research 擅長信息整合與分析;ChatGPT 本體則負責自然語言理解與智能推理。
ChatGPT Agent 是通過強化學習在複雜的任務中訓練出來的,過去三者各有短板——前者難以深入分析,後者無法操作網頁,而 Agent 將三者優勢整合為一體,並輔以瀏覽器、終端、API 調用器等工具,形成一個完整的執行系統。
用户不僅可以在桌面端啓動 Agent 模式,在手機端也同樣適用。
任務完成後還將自動推送結果通知。在第二個演示任務中,OpenAI 研究員在 ChatGPT App 上傳了團隊吉祥物 Bernie Doodle 的貼紙圖案,Agent 自動調用圖像生成 API 設計貼紙樣式,通過瀏覽器訪問電商平台完成比價、樣式選擇、購物車添加,最終整理出定製貼紙的下單明細。
當然,為確保流程安全、靈活且清晰可控,面對涉及金額的支付環節,則只會由用户手動接管瀏覽器完成。
通過連接器,用户還可將 Gmail、GitHub 等日常應用接入 ChatGPT,讓模型讀取郵件、日曆或代碼庫等上下文內容,並執行諸如總結今天的郵箱內容或查找下週空閒會議時間等任務。
一個更典型的應用場景是,OpenAI 研究員能夠讓 ChatGPT Agent 彙總自己在多項基準測試中的表現,並製作成幻燈片。收到命令後,Agent 會調用 Google Drive 連接器讀取數據文件,用終端編寫代碼繪製圖表,並生成完整的 PPT。
這類自動化能力,都是 Agent 深度嵌入工作流的體現。
不過,可以看到,ChatGPT Agent 生成的 PPT 在設計審美方面表現比較一般,並且,雖然可以上傳電子表格供 ChatGPT 編輯或作為模板使用,但生成的 PPT 暫不支持二次修改。
需要説明的是,OpenAI 並不是讓 Agent 像人一樣打開 PPT或 Excel 文件,通過點擊來插入文本框和公式,而是直接生成代碼來創建文檔。這種做法的好處是可以利用模型在代碼編寫方面的天然優勢,避免因模擬點擊操作帶來的效率低下或出錯,也降低了對計算資源的消耗。
The Information 報道指出,如果 ChatGPT 要直接編輯 PPT 或 Excel 文件,就需要啓動一台「虛擬機」(即通過 ChatGPT 運行的虛擬計算機環境),這會佔用更多計算資源。
而直接生成代碼則更輕量、高效。儘管潛力巨大,但就目前來看,這一功能短期內很難對微軟的 Office 或者 Google Workspace 造成衝擊。
對於 ChatGPT Agent 功能,Pro 用户將在今天之內獲得訪問權限;Plus 與 Team 用户將在接下來的幾天內陸續開放;企業版(Enterprise)和教育版(Education)將在未來幾周內上線
Pro 用户每月可使用 400 條消息,其他付費用户每月可使用 40 條消息,並可通過彈性積分方案購買更多額度。
全線刷新「跑分」記錄,Agent 戰場迎來最強對手
ChatGPT Agent 能力的提升,也體現在「跑分」環節。
在評估 AI 解決跨學科專家級問題的基準測試 Humanity’s Last Exam(HLE)中,搭載智能體的 ChatGPT 模型以 41.6 的 pass@1 得分刷新紀錄。在啓用並行執行策略後,該得分進一步提升至 44.4。
在目前被認為最具挑戰性的數學基準 FrontierMath 中,面對難度極高、從未公開的題目,ChatGPT Agent 在具備終端代碼執行能力的前提下,取得了 27.4% 的準確率,遠高於此前模型。
在這一複雜且高經濟價值的知識型工作任務的內部基準測試中,ChatGPT Agent 在約一半的任務中輸出質量已達到甚至超過人類水平,表現也顯著優於 o3 和 o4-mini 模型。
在一個內部的投行建模任務基準中,ChatGPT 智能體的表現也顯著優於 Deep Research 和 o3 模型。每個任務都基於數百項關於公式正確性、格式規範等評分標準進行評估。
此外,在公開評估模型信息查找能力的 BrowseComp 基準上,Agent 以 68.9% 的準確率刷新記錄,較 Deep Research 高出 17.4 個百分點。在 WebArena 評估中,其網頁任務執行能力也優於基於 o3 的 CUA 模型。
從平台視角看,Agent 能力的底層接口,正是瀏覽器。
在 Perplexity AI CEO Aravind Srinivas 最近的採訪中,他表示瀏覽器將會是 AI 的「殺手級應用」。在他看來,瀏覽器天然具備讓 AI 真正「動起來」的全部條件。
不同於傳統聊天機器人,AI Agent 的理想形態不是停留在對話框中生成文本,而是具備實際行動力——從訪問網頁、提取信息、填寫表單,到執行跨平台操作。而這一切,瀏覽器恰好具備所需的操作權限和上下文獲取能力。
瀏覽器可以直接讀取頁面、模擬點擊、自動執行任務,幾乎無需額外授權。
在這個過程中,用户與 AI 共處於同一個交互空間:AI 可以自動執行任務,用户也能隨時中斷或接管,避免黑盒操作帶來的不確定性。這種可控性與透明度,是當前許多上下文協議仍難實現的能力。
如今,隨着 ChatGPT Agent 能力正式上線,所有聲稱要做 Agent 的廠商,恐怕都要重新審視自己的產品路徑。
當 ChatGPT 從語言交互工具,轉向具備協作、調度與承接任務能力的執行系統,開始接入用户的真實工作流,Agent 的可用性門檻,也在此刻被實質性地拉高。
資料來源:愛範兒(ifanr)
請按此登錄後留言。未成為會員? 立即註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