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天堂 Switch 重新定義了遊戲機,而 Switch 2 重新定義了 Switch

愛範兒 於 1 天前發表 收藏文章
給遊戲機寫首發評測,似乎是一件意義不明的事情——於遊戲機而言,遊戲決定了其上限,但硬件從來保不住下限。況且,遊戲機與其説是消費品,更像耐用品,只要遊戲一直在出,遊戲機不出毛病,就能一直玩下去。

在首發玩了一個多月的 Switch 2、任天堂第一方已經拿出兩個足夠分量的遊戲後,我對 Switch 2 這台遊戲機的看法才逐漸清晰,我想這樣的評價恰如其分:

引用Switch 重新定義了遊戲機,而 Switch 2 重新定義了 Switch。


2011 年,喬布斯在發佈 iPhone 4 時就是這麼説的——iPhone 重新定義了手機,而 iPhone 4 重新定義了 iPhone。
前者重構了形態,後者劃定了標準。

只不過,從 iPhone 到 iPhone 4,蘋果僅僅用了四年,且每一代都顯著進步,年年煥新。

而從 Switch 到 Switch 2,則跨越了整整八年時光——風雨飄搖的任天堂,如今股價又站在了歷史的高點。

自 6 月 5 日發售以來,我幾乎每天都在使用 Switch 2,從最初的新鮮到逐漸習慣,這台主機給我的感受可以用一個詞來概括:成熟

如果説 Switch 是任天堂的一次出奇制勝,那麼 Switch 2 就是守正出新——它沒有突破性的創新,卻把每一個細節都做得更好。


Switch 2 是更好的遊戲機,但還是 Switch

拿起 Switch 2 的第一瞬間,你就能感受到,這是任天堂做工最好的遊戲機。

不再是那種鬆鬆垮垮的塑料玩具,而是手感紮實的數碼產品,不會給人「又不是不能用」的廉價印象。


尺寸的變化非常直觀——Switch 2 的寬度與 ROG Ally 相當,比 SteamDeck 略小,但厚度基本保持了初代的水平,這樣的設計平衡了便攜性和握持感。説實話,第一次拿起來時會覺得有些「大」,特別是對於習慣了 Switch Lite 的用户來説。


Switch 2 尺寸對比 SteamDeck,圖片來源:The Verge

但一段時間的使用下來,我也逐漸習慣了這個尺寸。雖然不能揣兜裏,但也不會大到無法便攜。我之前購買的硬殼包確實裝不下了,好在單肩包還能勉強塞進去,日常通勤攜帶不成問題。

最讓人驚喜的是屏幕的提升——這塊 8 英寸 LCD 屏幕可以説是 Switch 2 最大的亮點之一。色彩豔麗但不刺眼,亮度、清晰度、流暢度都有肉眼可見的提升,比起 Switch OLED 也不遜色(當然沒有 OLED 那麼豔麗以及高對比度)。

在陽光下的可讀性還算不錯,這對於一台便攜設備來説至關重要。不過,出廠的防爆膜確實很容易沾指紋,建議購買後再貼一張抗眩光的 AR 玻璃膜,體驗會好上不少。


這台 Switch 2 貼了 AR 膜,看出來了嗎?

揚聲器的進步同樣值得稱道——Switch 2 的外放清脆飽滿,動態範圍明顯擴大。在玩《塞爾達傳説 王國之淚》這類支持環繞聲的遊戲時,你甚至能感受到類似「空間音頻」的效果。對於一台掌機來説,這樣的音效水平已經相當出色。

磁吸式的 Joy-Con 2 手柄非常實用,不僅安裝更加方便,連接的穩定性也大幅提升。所有按鍵的手感都得到了優化——按鍵更大,鍵程適中,反饋清晰。手柄的尺寸也經過了重新設計,握持感明顯好於前代,不再有那種「握着玩具」的感覺。唯一擔心的是搖桿的耐用性,希望任天堂這次能夠徹底解決漂移問題。


Switch 2 的 Pro 手柄同樣出色,輕得讓人難以置信,但握在手中又相當飽滿。搖桿的流暢性相當好,按鍵也很舒服,而且背面多了兩個自定義按鍵,可以隨時在遊戲中調出設置,並且也能記憶每一個遊戲裏不同的按鍵映射,對於核心玩家來説非常方便。

這些改進看似都是細節,但對於遊戲體驗的提升卻是全方位的。遊戲機的本質就是拿起來就能玩,而屏幕、聲效、操控這些基礎體驗,才是真正決定一台遊戲機成敗的關鍵。Switch 2 在這些方面的進步,讓它真正成為了一台「專業級」的遊戲設備。

值得一提的是,如果你購買的是港版主機,建議額外準備一個 60W 以上的國標充電頭,譬如製糖工廠的 68W C³ 多口充電器,充電速度和發熱控制都很不錯。

激活 Switch 2 的 TV 模式需要接入 60W 以上的充電器,而 C³ 充電器在 TimiC 時序智能算法的加持下,能夠在維持 TV 模式不斷聯的同時,將功率分配給手機、平板、電腦等設備,實現多設備快充,不會因為中途插入手機導致遊戲機切回掌機模式。


最大的遺憾是,Switch 2 的電池容量比上一代大不了多少(Switch 2 為 19.74 Wh,初版 Switch 為 15.95 Wh),而在性能全面躍升之後,續航能力自然是大幅退步,只有 2-4 小時的續航,而 Switch 續航版可以達到 4-9 小時。

總的來説,Switch 2 在硬件層面的升級是全方位的,但這種進步是漸進式的——它依然是 Switch,只是變得更好了。


滿滿的遊戲性,但也不是隻有遊戲性

Switch 2 採用英偉達的定製核心,支持硬件光追、DLSS 等次世代遊戲特性,但實際性能只能説是「夠用」。

這台主機的遊戲性能沒什麼富餘,但放在 Switch 這樣的產品形態上,卻是恰到好處。它不需要與 PS5 或 XBOX 正面競爭,只需要在便攜與性能之間找到平衡點。

開發者們確實找到了。

在我這一個月的體驗中,有幾款遊戲的表現最為驚豔:《曠野之息&王國之淚 增強版》《馬力歐賽車 世界》和《賽博朋克 2077》——他們恰好代表了 Switch 2 上最主流的幾種遊戲類型。

兩部《塞爾達傳説》的增強版,是初代 Switch 遊戲跨平台升級後的標杆作品——主機模式下支持 4K 60 幀輸出,掌機模式是 1080P 60 幀輸出,均支持 HDR 效果且幀數相當穩定,原本在 Switch 上的卡頓感完全消失,世界渲染距離大幅提升,貼圖細節更加豐富,可以説是脱胎換骨,配合新加入的 Zelda Note 功能,完全值得再細品一遍。


各版本《塞爾達傳説 曠野之息》畫面對比,圖片來源:@ElAnalistaDeBits

世界上最好的遊戲,觀感也要配得上。

《馬力歐賽車 世界》以及不久前發售的《咚奇剛 蕉力全開》,算得上是 Switch 2 真正的首發期護航大作——這兩款遊戲原本都是想基於 Switch 開發,但卻因機能限制不得不放棄。他們是任天堂當下最高的遊戲開發水平的代表,在機能充足的平台,任天堂將遊戲的玩法創意也提到了新的高度。

《馬力歐賽車 世界》的賽場是一個完全開放的世界,幾十條賽道彼此相連,交織出龐大的賽道網絡。你可以沿着馬路開,也可以在水面滑浪,又或者沿着牆面和軌道飛馳——開放的賽道環境帶來了更多的可能性和更激烈的賽場,還有層次更豐富的賽車樂趣。

《咚奇剛 蕉力全開》代表了另一種創意玩法——任天堂用巧妙的「體素設計」打造了一個全場景可破壞的世界,並且在其中埋了數以千計的收集要素。


本質上,這還是任天堂最擅長的 3D 動作遊戲,藏滿了謎題和收集品。但《蕉力全開》又和過往的任天堂 3D 馬力歐遊戲不同,開放的破壞玩法極大加強了遊戲的探索感和沉浸感,難以置信挖空地底世界居然能這麼好玩。

在接受採訪時,《馬力歐賽車 世界》和《咚奇剛 蕉力全開》的遊戲製作人都提及,原本遊戲是想基於 Switch 平台開發,但受限於機能上的妥協不得不放棄,而 Switch 2 則給予了他們充分發揮的開發環境,也帶來了更進一步的創意釋放——對於任天堂玩家而言,這也許才是最值得期待的部分。


《賽博朋克 2077》則是第三方遊戲的榜樣。

作為家喻户曉的 3A 開放世界遊戲代表,《賽博朋克 2077》在 Switch 2 上的表現讓人驚豔——和 Steam Deck 版相比,有着肉眼可見的差距。任天堂與 CD Projekt RED 的深度合作,讓 Switch 2 版的 2077 成為最好的移動端版本。掌機遊玩時,我們更建議開啓 40 幀的性能模式,得益於 Switch 2 的 VRR 功能,可以在畫質損失最小的情況下,得到一個相當流暢的體驗。

而在主機模式下,《賽博朋克 2077》也能有明顯優於 PS4 Pro 的畫面,靜態畫面跟 PS5 差距不大,但 PS5 是 60 幀,而 Switch 2 是 30 幀。


各版本《賽博朋克 2077》畫面對比,圖片來源:@ElAnalistaDeBits

我們也不難想象,任天堂為什麼會在首發階段選擇《賽博朋克 2077》和《霍格沃茨之遺》,對於許多隻有 Switch 一個遊戲平台的玩家來説,這些千萬銷量、聲名在外的 3A 遊戲,就是他們升級主機的一大驅動力。

除了這些「標杆」遊戲,幾乎所有的 Switch 遊戲體驗都在變好——《寶可夢 朱/紫》終於能夠以 4K 60 幀運行,不會卡得像 PPT 一樣;像《生化危機 6》等採用動態分辨率設計的遊戲,無論是畫面還是幀數都有了長足進步;就連《動物森友會》這樣不講究配置的遊戲,讀盤速度也快了十幾秒,舉手投足之間就能節省大量的時間。


我也希望更多的老遊戲能夠推出補丁更新,充分利用 Switch 2 的性能優勢來提升遊戲體驗,當然,這也能提振銷量。

不久前,前 PlayStation 高管吉田修平曾表示,主機遊戲行業正處在崩潰邊緣——在過去,主機遊戲能賣出 100 萬份拷貝已經是了不起的成績,而如今,隨着 3A 大作的開發成本水漲船高,售價 60 美元的遊戲即使賣出 1000 萬份也難以收回成本,動輒上億美元、逐漸失控的遊戲開發成本,已經是遊戲行業發展的最大阻礙。

而 Switch 2 這樣的產品,我想會是一個值得所有廠商重新思考 3A 遊戲開發的緩衝帶——Switch 2 的遊戲性能不算頂尖,但也夠到了主流 3A 遊戲的運行門檻。


面對這樣一台性能夠用、裝機量巨大且主機掌機全場景通吃的遊戲機,遊戲廠商理應重新思考玩家、遊戲與娛樂本身的關係。

畢竟,遊戲好不好玩遠比遊戲好不好看,重要得多。

枯萎技術的水平思考

引用考慮要做什麼東西的時候,我會想做出世界上獨一無二的,在這個世界第一次出現的東西,這就是我的哲學。要説為什麼這樣想,是因為這樣無所謂競合,也無所謂競爭。

——橫井軍平

自 GameBoy 時代以來,橫井軍平「枯萎技術的水平思考」的產品哲學就根植於任天堂的基因當中,這也意味着任天堂的產品,其重點從來不在於先進技術,而是獨創

在任天堂的企業文化中,獨創性才是公司的核心驅動力,也是讓公司在高成本、同質化嚴重的行業環境中保持競爭力的關鍵。

具體到 Switch 2 這個產品上,我想「遊戲聊天」(GameChat)功能算得上是「獨創」的絕佳案例。


乍看之下,Switch 2 的遊戲聊天功能顯得有些「尷尬」——在一個人人都有智能手機、人人都用微信語音的時代,為什麼還要在遊戲機上單獨做一套語音系統?

但當我真正按下 C 鍵,和朋友邊玩遊戲邊聊天時,我才充分體會到這套系統的樂趣,並重新找回和朋友一起遊戲的自在感。

這套語音系統的技術含量並不高,但細節設計卻充滿了巧思——

首先,它與遊戲的集成度很高,不需要退出遊戲就能喚起語音通話,雖然投屏的幀數只有 10-20 幀,但用來了解朋友的遊戲進度完全夠用;


其次,這項功能專門針對遊戲場景做了音質優化,能夠很好地平衡遊戲音效和語音通話,據官方資料介紹,任天堂在 Switch 2 中專門設置了一塊芯片用於處理噪聲,並且在系統和硬件層面,也針對拾音做了大量處理,就算是在吹風筒前説話,或者距離主機幾米遠的沙發上聊天,對方也能聽清楚。


最重要的是,整個過程幾乎不需要擔心網絡問題、錄屏衝突或者其他技術故障,就算斷網了也隨時可以加回來,玩家可以完全專注於和朋友一起遊玩本身,而不是被技術問題分散注意力。


這種看似「落後」實則「貼心」的設計,恰恰體現了任天堂對於用户體驗的深刻理解。在一個技術過度複雜化的時代,有時候最簡單的解決方案反而是最有效的。

遊戲聊天功能不需要支持高清視頻,不需要支持多平台互通,甚至不需要支持複雜的社交功能,它只需要讓玩家能夠在遊戲中愉快地交流,這就足夠了。

類似的「枯萎技術的水平思考」設計,還體現在 Switch 2 的各個細節裏——

比如鼠標模式的加入,這個功能看起來非常「奇怪」——為什麼要在遊戲機上使用鼠標?

但實際體驗後我發現,這個功能大大拓展了 Switch 2 的使用場景,對於一些策略遊戲、射擊遊戲甚至高度以來觸屏的文字遊戲,鼠標模式用起來都相當方便。雖然遠不如手柄或者鍵鼠靈活,但在需要一個光標的時候,隨取隨用的感覺非常好。


為了加強這個「鼠標」的靈敏度,使其適用於各種平面(比如放在大腿上用),任天堂定製了一枚極小的攝像頭裝在了 Joy-Con 裏,專門用於檢測像素級的位移,以識別更精準的操作。


還有很多玩家拿到手後吐槽的手柄「接縫」——這也是任天堂的刻意設計,是為了降低磁吸手柄在遊戲過程中被卸下的風險:


再比如電池設計,Switch 2 的電池容量雖然有所提升,但並不支持快充,充電速度相比手機來説顯得「落後」。但在任天堂看來,遊戲機是壽命五年以上的耐用品,而慢充能夠延長主機的使用壽命。對於一台預計使用多年的遊戲機來説,這種「保守」的設計或許是更明智的選擇。

《Switch 2 秘密展》中對於電池「慢充」的解釋,圖片來源:微博@竹菇笙

這些設計看起來都不太「合理」,但仔細思考卻都在情理之中。

從產品設計的角度來看,Switch 2 仍是「枯萎技術水平思考」的典型案例。


Switch 2 拆解,圖片來源: iFixit

它沒有采用最先進的芯片,沒有配備最高分辨率的屏幕,也沒有追求最強的性能參數。但它在每一個細節上都做到了恰到好處,在每一個功能上都追求了用户體驗的最大化。
Switch 2 的產品哲學背後,是任天堂對於遊戲本質的深刻理解——遊戲的核心是樂趣,不是技術;遊戲機的價值是承載遊戲,不是展示技術。在這個前提下,很多看似「保守」的設計,實際上都是為了更好地服務於遊戲體驗本身。

這種平衡感,正是任天堂產品設計的精髓所在。


任天堂 Switch 2 確實不如 Switch 當年那樣開天闢地,讓人眼前一亮。

它沒有突破性的創新,甚至任天堂的很多宣發動作也讓人感到迷惑不解。但好在 Switch 這個產品形態已經得到了市場的充分驗證。

在前代獲得巨大成功後,Switch 2 選擇了延續這種成功,我們可以説這是一種守成保守的策略,但我也清楚地知道,只要任天堂的「獨創精神」仍在,你就永遠可以相信任天堂。

正如八年前,Switch 重新定義了遊戲機,而現在,Switch 2 將重新定義 Switch。


資料來源:愛範兒(ifanr)
標籤: Switch  Switch 2  

留言


請按此登錄後留言。未成為會員? 立即註冊
    快捷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