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記得 20 多年前,那個在你的 Word 文檔右下角突然彈出的「大眼夾」Clippy 嗎?無論你是在寫論文還是情書,它總會探出那對標誌性的「高低眉」打斷你。
這是一個很有年代感的存在,它在 90 年代末,作為 Microsoft Office 助手推出,因為煩人被大家吐槽,在 2001 年 Office XP 中「退休」。
但微軟在助手領域的嘗試一直沒停下腳步,比如一直不温不火的 Cortana。現在,AI 時代給了微軟「復活」它的最好時機。
昨天在 Copilot 秋季發佈會上,微軟正式推出了 Mico——一個全新的 Copilot 虛擬角色,它被視為 AI 時代的 Clippy。
這不僅是 Copilot 的一次大整容,也像是在説微軟,要繼續押注我們需要一個 AI 伴侶,希望 AI 成為一種社交體驗。
除了推出 AI 伴侶 Mico,發佈會還介紹了一系列關於 Copilot、Edge AI 瀏覽器的多項更新。先不説我們是不是需要又一個 Cortana,這些更新也值得一看。
更新內容省流速看版:
Mico:一個有靈魂的 AI 版「大眼夾」
Mico (發音與 「pico」 押韻) ,是 Microsoft Copilot 的縮寫。微軟把它描述為 Copilot 的「化身」 ,一個温暖且可定製的視覺形象。
雖然我平時用 Copilot 不多,畢竟它使用的模型也是 OpenAI 的 GPT 系列。但是當我點開 Copilot,看到 Mico 時,還是感覺到了一點驚喜。
它看起來像一個「會説話的頭像」,或者説是一個「更擬人化的 emoji」。我們跟 Copilot 進行語音對話時,即點擊輸入框右邊的麥克風按鈕,Mico 就會成為默認開啓的界面。
Mico 最大的特點是實時反應。它會聆聽、很快速地反應,甚至改變顏色和表情,來反映正在進行的互動。微軟高管 Jacob Andreou 提到,「它會隨着你的講話而反應,如果你談論悲傷的事情,你會看到它的面部表情幾乎立即作出反應」。
▲ 可以改變它的顏色,讓它做出不同的表情,支持中文
為了致敬這位 Clippy 那位老前輩,微軟還埋了一個有趣的彩蛋,如果我們快速、反覆地戳(點)Mico,它就可能會變成 Clippy 的樣子。
作為 Copilot 的人格化外殼,微軟的目標,很明顯是要讓技術淡入後台,讓 Copilot 從助手進化為夥伴。這大概也是為了實現微軟 AI CEO Mustafa Suleyman 的目標:賦予 Copilot 一個永久的身份和存在感。
不只是換臉,Copilot 打算更懂你一點
除了和這個可愛的圓球建立聯繫,Copilot 的核心能力也迎來了一系列升級,讓我們與真實的人、與 AI 產生更多的聯繫。
▲ Copilot 秋季更新內容
長期記憶 (Memory): Copilot 將新增一個記憶管理功能。它能夠記住你和它聊過的事實 ,比如你的偏好或你正在進行的項目,並在未來的對話中調用這些信息。
這項功能在 ChatGPT 已經推出較長時間,最近 OpenAI 還更新了記憶功能,讓它不會再提醒用户説「記憶空間已滿」,而是通過聊天記錄參考、記憶自動管理來處理個性化和聊天曆史的問題。
「Real Talk」 真實對話模式: 這是一種全新的個性模式。微軟強調,Mico 會富有同理心和支持性,但不會阿諛奉承。
在 「Real Talk」 模式下,它會模仿你的對話風格 ,但也會挑戰你的假設,甚至反駁和挑戰你的想法,鼓勵你從不同角度看問題。這很明顯,是為了避免其他 AI 助手,因過於順從而受到批評。
▲戴上眼鏡的 Mico,開始為我介紹什麼是「量子計算」
「Learn Live」 模式: Mico 會變身為一個「蘇格拉底式」的導師。它不會直接給出答案,而是「引導你理解概念」,甚至會使用交互式白板和視覺提示。
羣組 (Groups) 聊天: 現在我們可以邀請多達 32 位朋友或同事,進入同一個 Copilot 聊天室 ,共同進行頭腦風暴或規劃項目等。
連接器 (Connectors): Copilot 現在能連接其他應用,像是 Outlook、OneDrive,甚至包括谷歌的 Gmail、Drive 和日曆 ,我們可以通過自然語言,調取這些服務中的信息。
Edge 瀏覽器再變身,更 AI,更 OpenAI
此外,發佈會的另一半更新發生在 Edge 瀏覽器上。它不再只是瀏覽網頁的工具,而是被改造成一個可以行動、記憶、總結的「AI 瀏覽器」。
自從 7 月份,微軟宣佈正式把 Edge 定義為 AI 瀏覽器,帶來了跨標籤頁總結、智能體等多項功能。這次微軟的目標是將 Edge 從一個簡單的工具,進一步升級為一個「動態的、智能的伴侶」,一個與我們協同工作的「AI 瀏覽器」。
在新的 Copilot 模式下,Edge 瀏覽器獲得了幾項強大的 AI 新功能。
更聰明的跨標籤頁推理: Copilot 現在可以「看到並推理」你所有打開的標籤頁。比如,我們可以讓它比較多個標籤頁中的食譜,然後總結説明,甚至規劃出一個完整的烹飪時間表。
Actions (行動): 現在我們可以用自然語言指揮 Copilot 執行多步驟的複雜操作。
簡單的比如「打開一個網頁」,複雜的可以做到「檢查我的郵箱,幫我退訂所有購物電子報」 或「幫我預訂一家餐廳」。
Journeys (旅程): 這項功能會自動,將我們過去的瀏覽的網頁按主題分組。如果我們之前研究某個項目被打斷,「Journeys」 就可以幫助我們,準確地回到上次停下的地方,並智能推薦後續的步驟。
集成瀏覽歷史: 開啓後 ,Copilot 模式可以利用瀏覽歷史,來提供更高質量的回覆。比如,我們可以直接問它「我上週看的那件藍色衞衣」。這和 Copilot 提供的記憶模式類似,能幫助我們獲得更個性化的 AI 體驗。
這次更新還有個戲劇性的時間點。就在兩天前,OpenAI 剛發佈了自己的 AI 瀏覽器 Atlas。而 Edge 的 Copilot Mode,幾乎在功能和界面上都與 ChatGPT Atlas 相似。
TechCrunch 評論説,「這兩個產品幾乎一模一樣,唯一的區別只是窗口布局和 UI 顏色。」
AI 瀏覽器卷得厲害,AI 對話助手也不好做,微軟選擇了重新走 AI 伴侶這條路,用他們的話説,這是以人為中心。
以人為本的 AI 聽起來是很高級,微軟 AI CEO Mustafa Suleyman 甚至在最新的博客裏表示,「我們不是在追求用户時長,而是在讓 AI 把你帶回生活。」
但是從被羣嘲的 Clippy,到被砍掉的 Cortana,微軟在讓人們與電腦對話這件事上,可以説是屢敗屢戰。
這一次,Mico 的出現和 Copilot 模式的升級,算得上是微軟迄今為止最有力的一次嘗試。
Mico 想要解決 AI 助手「沒有靈魂」的問題 ,將 AI 擬人化。而 Edge 更新的 Actions 和 Journeys 則試圖解決,瀏覽器只是一個工具的問題。
不過,我想科技的盡頭雖然可能是共情,但要有極高的效率,可能才有創造情感聯繫的機會。
資料來源:愛範兒(ifanr)
這是一個很有年代感的存在,它在 90 年代末,作為 Microsoft Office 助手推出,因為煩人被大家吐槽,在 2001 年 Office XP 中「退休」。
但微軟在助手領域的嘗試一直沒停下腳步,比如一直不温不火的 Cortana。現在,AI 時代給了微軟「復活」它的最好時機。
昨天在 Copilot 秋季發佈會上,微軟正式推出了 Mico——一個全新的 Copilot 虛擬角色,它被視為 AI 時代的 Clippy。
這不僅是 Copilot 的一次大整容,也像是在説微軟,要繼續押注我們需要一個 AI 伴侶,希望 AI 成為一種社交體驗。
除了推出 AI 伴侶 Mico,發佈會還介紹了一系列關於 Copilot、Edge AI 瀏覽器的多項更新。先不説我們是不是需要又一個 Cortana,這些更新也值得一看。
更新內容省流速看版:
- AI 助手 Mico 登場:一個會眨眼、能變色、會頂嘴、以實時表情迴應、甚至能變回 Clippy 的數字夥伴。
- Edge 瀏覽器大更新,UI 佈局更像 OpenAI 新推出的 ChatGPT Atlas,Journeys 旅程和 Action 行動兩項更新,為瀏覽器增加了記憶總結功能。
- Copilot 新增和 AI 的羣組聊天、記憶管理、實時學習、以及圖像創作等十餘項功能,讓 AI 更有人味。
Mico:一個有靈魂的 AI 版「大眼夾」
Mico (發音與 「pico」 押韻) ,是 Microsoft Copilot 的縮寫。微軟把它描述為 Copilot 的「化身」 ,一個温暖且可定製的視覺形象。
雖然我平時用 Copilot 不多,畢竟它使用的模型也是 OpenAI 的 GPT 系列。但是當我點開 Copilot,看到 Mico 時,還是感覺到了一點驚喜。
它看起來像一個「會説話的頭像」,或者説是一個「更擬人化的 emoji」。我們跟 Copilot 進行語音對話時,即點擊輸入框右邊的麥克風按鈕,Mico 就會成為默認開啓的界面。
Mico 最大的特點是實時反應。它會聆聽、很快速地反應,甚至改變顏色和表情,來反映正在進行的互動。微軟高管 Jacob Andreou 提到,「它會隨着你的講話而反應,如果你談論悲傷的事情,你會看到它的面部表情幾乎立即作出反應」。
▲ 可以改變它的顏色,讓它做出不同的表情,支持中文
為了致敬這位 Clippy 那位老前輩,微軟還埋了一個有趣的彩蛋,如果我們快速、反覆地戳(點)Mico,它就可能會變成 Clippy 的樣子。
作為 Copilot 的人格化外殼,微軟的目標,很明顯是要讓技術淡入後台,讓 Copilot 從助手進化為夥伴。這大概也是為了實現微軟 AI CEO Mustafa Suleyman 的目標:賦予 Copilot 一個永久的身份和存在感。
不只是換臉,Copilot 打算更懂你一點
除了和這個可愛的圓球建立聯繫,Copilot 的核心能力也迎來了一系列升級,讓我們與真實的人、與 AI 產生更多的聯繫。
▲ Copilot 秋季更新內容
長期記憶 (Memory): Copilot 將新增一個記憶管理功能。它能夠記住你和它聊過的事實 ,比如你的偏好或你正在進行的項目,並在未來的對話中調用這些信息。
這項功能在 ChatGPT 已經推出較長時間,最近 OpenAI 還更新了記憶功能,讓它不會再提醒用户説「記憶空間已滿」,而是通過聊天記錄參考、記憶自動管理來處理個性化和聊天曆史的問題。
「Real Talk」 真實對話模式: 這是一種全新的個性模式。微軟強調,Mico 會富有同理心和支持性,但不會阿諛奉承。
在 「Real Talk」 模式下,它會模仿你的對話風格 ,但也會挑戰你的假設,甚至反駁和挑戰你的想法,鼓勵你從不同角度看問題。這很明顯,是為了避免其他 AI 助手,因過於順從而受到批評。
▲戴上眼鏡的 Mico,開始為我介紹什麼是「量子計算」
「Learn Live」 模式: Mico 會變身為一個「蘇格拉底式」的導師。它不會直接給出答案,而是「引導你理解概念」,甚至會使用交互式白板和視覺提示。
羣組 (Groups) 聊天: 現在我們可以邀請多達 32 位朋友或同事,進入同一個 Copilot 聊天室 ,共同進行頭腦風暴或規劃項目等。
連接器 (Connectors): Copilot 現在能連接其他應用,像是 Outlook、OneDrive,甚至包括谷歌的 Gmail、Drive 和日曆 ,我們可以通過自然語言,調取這些服務中的信息。
Edge 瀏覽器再變身,更 AI,更 OpenAI
此外,發佈會的另一半更新發生在 Edge 瀏覽器上。它不再只是瀏覽網頁的工具,而是被改造成一個可以行動、記憶、總結的「AI 瀏覽器」。
自從 7 月份,微軟宣佈正式把 Edge 定義為 AI 瀏覽器,帶來了跨標籤頁總結、智能體等多項功能。這次微軟的目標是將 Edge 從一個簡單的工具,進一步升級為一個「動態的、智能的伴侶」,一個與我們協同工作的「AI 瀏覽器」。
在新的 Copilot 模式下,Edge 瀏覽器獲得了幾項強大的 AI 新功能。
更聰明的跨標籤頁推理: Copilot 現在可以「看到並推理」你所有打開的標籤頁。比如,我們可以讓它比較多個標籤頁中的食譜,然後總結説明,甚至規劃出一個完整的烹飪時間表。
Actions (行動): 現在我們可以用自然語言指揮 Copilot 執行多步驟的複雜操作。
簡單的比如「打開一個網頁」,複雜的可以做到「檢查我的郵箱,幫我退訂所有購物電子報」 或「幫我預訂一家餐廳」。
Journeys (旅程): 這項功能會自動,將我們過去的瀏覽的網頁按主題分組。如果我們之前研究某個項目被打斷,「Journeys」 就可以幫助我們,準確地回到上次停下的地方,並智能推薦後續的步驟。
集成瀏覽歷史: 開啓後 ,Copilot 模式可以利用瀏覽歷史,來提供更高質量的回覆。比如,我們可以直接問它「我上週看的那件藍色衞衣」。這和 Copilot 提供的記憶模式類似,能幫助我們獲得更個性化的 AI 體驗。
這次更新還有個戲劇性的時間點。就在兩天前,OpenAI 剛發佈了自己的 AI 瀏覽器 Atlas。而 Edge 的 Copilot Mode,幾乎在功能和界面上都與 ChatGPT Atlas 相似。
TechCrunch 評論説,「這兩個產品幾乎一模一樣,唯一的區別只是窗口布局和 UI 顏色。」
AI 瀏覽器卷得厲害,AI 對話助手也不好做,微軟選擇了重新走 AI 伴侶這條路,用他們的話説,這是以人為中心。
以人為本的 AI 聽起來是很高級,微軟 AI CEO Mustafa Suleyman 甚至在最新的博客裏表示,「我們不是在追求用户時長,而是在讓 AI 把你帶回生活。」
但是從被羣嘲的 Clippy,到被砍掉的 Cortana,微軟在讓人們與電腦對話這件事上,可以説是屢敗屢戰。
這一次,Mico 的出現和 Copilot 模式的升級,算得上是微軟迄今為止最有力的一次嘗試。
Mico 想要解決 AI 助手「沒有靈魂」的問題 ,將 AI 擬人化。而 Edge 更新的 Actions 和 Journeys 則試圖解決,瀏覽器只是一個工具的問題。
不過,我想科技的盡頭雖然可能是共情,但要有極高的效率,可能才有創造情感聯繫的機會。
資料來源:愛範兒(ifanr)


請按此登錄後留言。未成為會員? 立即註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