蘋果推出大摺疊,影像集體上大底,2026 將是手機的「大」年

愛範兒 於 5 小時前發表 收藏文章
明年,會是一個高端手機的「大」年。

這不只説的事新機都會有不錯的產品力,更是指配置和形態上會比以前更「大」——屏幕大、影像大、電池大。

這無疑會帶來體驗上的三重飛躍,但正如硬幣的兩面,一個無法忽視的壞消息也隨之浮出水面。

第一大:手機屏幕越來越大

自初代三星 Galaxy Z Fold 到如今,大摺疊這個品類已經連續迭代了六年,各家的產品形態都已經基本成熟——展開 4 毫米、摺疊 9 毫米 左右,機身重量不超過 250 克,摺痕基本不可見。

▲ 上:初代 Galaxy Z Fold,下:Galaxy Z Fold 7,圖源:YouTube @FavoriteTechX

明年,蘋果、三星、華為三家高端品牌在這個品類上有大動作,將摺疊手機的熱度炒得史無前例。

根據爆料,三星最快將於今年 12 月發佈首款三摺疊手機「Galaxy Z TriFold」。

這款手機屏幕展開大小為 10 英寸左右,三塊面板厚度不均,分別為 3.9 毫米、4.0 毫米和 4.2 毫米;摺疊狀態屏幕大小 6.5 英寸,厚度 12.1 毫米,比華為 Mate XTs 的 12.9 毫米略薄。


根據三星此前公佈的樣機,三星三摺疊的摺疊方式採並非是華為同款「Z」字形,而是類似「G」字的雙內折方案,意味着這台手機無法以雙摺疊形態呈現。


專利信息顯示,該機搭載三塊獨立電池,分佈在不同摺疊模塊,以優化續航表現,電池容量將達到 5600mAh。

在性能方面,Galaxy Z TriFold 預計搭載高通驍龍 8 至尊版處理器,支持 100 倍數碼變焦,並具備升級後的反向充電功能。鉸鏈採用多軌結構,實驗室測試顯示可承受超過 60 萬次摺疊。

這款手機預計只在亞洲和美國等部分國家和地區上市,售價 440 萬韓元,摺合人民幣約 21000 元左右。


華為今年推出的第二台三摺疊 Mate XTs,更新幅度更像一款「半代」升級,基本沒有肉眼可見更新,真正的大招更可能放在了明年,我們可以期待一下在厚度、鉸鏈以及續航上會有什麼樣的提升。

▲ 華為 Mate XTs

比起三摺疊這些前沿的探索,市場屏息以待的,還是明年下半年的蘋果首款摺疊 iPhone。

根據彭博社蘋果專家 Mark Gurman 的最新爆料,摺疊屏 iPhone 將會是「兩台 iPhone Air 並排」的感覺。


iPhone Fold 的外屏和內屏有可能落在 5.5 寸和 7.8 寸附近——並且內屏不是常見的正方形,而是一塊長寬比約為 1.4 比 1 的寬屏,類似華為 Pura X。


iPhone Fold 售價想必會相當高昂,但憑藉蘋果的高端品牌效應,很可能依舊賣爆,還能憑藉強大的教育市場能力,讓更多消費者進一步瞭解摺疊手機,拉起整個品類的出貨量。

更關鍵的是,仍處於『無人區』的三折形態開始有人跟進。三星成了第二個踏進去的玩家,也絕不會是最後一個。隨着更多廠商試水,手機屏幕的物理邊界正被推向 10 英寸——一個曾經只屬於平板的尺寸。


第二大:影像底大、動態範圍大、像素高

各家的中杯、大杯旗艦都已經發布完畢,接下來就是影像旗艦超大杯之間的過招。

根據行業信息,今年的「Ultra」來得比往年更早:小米繼續領跑,小米 17 Ultra 目標年內發佈;OPPO Find X9 Ultra 和 vivo X300 Ultra 緊隨其後,有望於明年 3 月和 4 月發佈。

大杯旗艦影像越來越強,甚至有「以下犯上」的苗頭,明年的影像旗艦要怎麼做,才能不負超「大」杯之名?

首先,CMOS 尺寸夠大。

雖然還沒正式發佈,索尼新一代光喻 CMOS 傳感器 LYT-910 信息已經基本曝光:1/1.1 英寸的大底,2 億像素,像素尺寸為 0.7μm,支持 LOFIC 高動態。

▲ 圖源:微博@fenibook

移動影像講究螺螄殼裏做道場,這幾年廠家在傳感器尺寸的選擇上反覆橫跳,力圖取得一個體積和素質的平衡點,今年這顆 LYT-910 尺寸稍弱於 1/0.98 英寸的 LYT-900,也依舊是非常強力的均衡選擇。

不管是今年用了超 1 英寸大底的 OPPO,還是戰略放棄超大底的 vivo,明年的超大杯旗艦都很可能選擇這顆傳感器。


至於 小米 17 Ultra ,傳感器據傳將使用國產 1 英寸傳感器豪威 OV50X,繼續超大底的路線。

但更重要的新技術,是全稱為橫向溢出集成電容(lateral overflow integration capacitor),簡稱為 LOFIC。

如果把傳感器上幾千萬個像素接收光線,想成幾千萬個水杯在接水,那動態範圍指的就是這些水杯能裝下的最少水量與最多水量之間的差值。

而 LOFIC 的作用,相當於在水杯旁邊又放了一個小杯子。當水量太多(光線太強)時接住橫向溢出的水(過曝的信息),保住這些遺忘直接丟失的亮度信息,載更多檔位的動態範圍。

▲ 左圖:動態範圍不足;右圖:高動態範圍

也就是説,搭載 LOFIC 技術傳感器的出片,會更接近人眼看到的漂亮光線場景,能在更極端的光線條件下,保留高光和暗處的更多細節。

此外,LOFIC 的優勢還包括可以實現單幀 HDR 照片,無需像傳統的多幀合成方案那樣拍攝幾張不同曝光的照片。

而有了大尺寸的傳感器和更高的動態範圍,超高像素則更有用武之地。

今年多家大杯手機都不約而同選擇了 2 億像素長焦方案,超大杯自然不可能錯過——特別是主打「畫質」的 vivo,vivo X300 Ultra 很可能同時配備 2 億像素主攝和長焦。

▲ vivo X300 主攝使用 2 億像素拍攝

大底、高動態、高像素成為共識,硬件素質和方案進一步趨同,下半場的競爭比拼的重點,就在於硬件的技術積累,以及多年來影像探索形成的美學觀念,我們已經到達了移動影像的拐點。

第三大:比肩充電寶的大電池

這兩年,國產手機的硅碳電池技術取得突破,手機電池容量簡直可以用「日新月異」來形容:上半年大家還在卷 6000mAh,下半年旗艦基本標配 7000mAh 及以上的大電池。

▲ OPPO Find X9 系列發佈會

這還沒到盡頭。榮耀、真我和小米已經傳出爆料,10000mAh 的手機電池即將落地,首先將在年初的中低端產品線上試水,然後再慢慢推往高端旗艦機型。

消費電子技術都在進步,但續航和體驗仍被電池綁架,而當手機電池容量比肩充電寶,或許困擾了用户十餘年的手機電量焦慮,將在明年迎來終結。

只是,電池從前兩年的平均 4000mAh 升到如今的 7000mAh,一天一充變成了一天半一充,體驗提升確實立竿見影;可如果再從 7000mAh 往上推到 10000mAh,還能有這麼明顯的感知嗎?

對於機身物理空間本身就有限制的摺疊手機和影像旗艦來説,電池能量密度的提升,要更具重要意義。

▲ 超大杯手機的電池空間非常有限,圖源:貓眼看科技

壞消息:漲價

雖然年年都説 Android 高端旗艦隻有參數,但當 iPhone 17 Pro 也開始堆料並賣爆,焦慮的國產廠商短期內想保持競爭力,似乎也只能靠給配置加碼。

進一步堆料自然壓縮了原本的利潤空間,又剛好撞上了全球閃存價格瘋漲的大環境,明年基本可以預見手機價格全線往上走。


甚至可以大膽預測,明年能在手機上給出 24GB 運行內存和 1TB 存儲這種配置選擇的廠商,將會更少。

我們當然樂見廠商的堆料,因為參數帶來的體驗是實打實的,產品力卻不應該只侷限於此。真正決定品牌長久競爭力的,並不僅是參數表上的數字,更多在理念、體驗、生態和文化上形成獨特的價值。

明年,各家高端手機都在拼「大」,但那些懂得把硬件優勢轉化為全面品牌競爭力的廠商,才更有可能在未來的市場裏立於不敗之地。


資料來源:愛範兒(ifanr)
標籤: 蘋果  摺疊機  

留言


請按此登錄後留言。未成為會員? 立即註冊
    快捷鍵:←
    快捷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