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Phone TouchID 還會回歸嗎?

愛範兒 於 19/02/2021 發表 收藏文章

如果不是因為口罩,我們也不會那麼反感蘋果的 Face ID。

即使 iPhone 的 A 系芯片的神經引擎有着「自主學習」的機制,可以通過多次訓練等機制,讓 Face ID 識得口罩後的你,但這其實並不牢靠。

▲ 口罩讓曾經高效的 Face ID 束手無策. 圖片來自:tomsguide

記得在今年 4 月份,iPhone 突然認出了戴口罩的我,讓我有種孩子長大了的心情。但好景不長,隨着我居家宅了幾周,戴口罩頻率的降低,它轉頭就把戴口罩的我忘記,很無情。

iPhone 的 Face ID 不斷學習,它可以記住戴口罩的你,也可以很快的忘記,這並非是個長久之計。


最近,在 iOS 14.5 測試版中,加入了對 Apple Watch 解鎖 iPhone 的支持,算是緩解了 Face ID 難用的問題。但是,這對於那些沒有 Apple Watch 的用户來説,就享受不到這則「生態優勢」了。Apple Watch 解鎖 iPhone 也並非是「最終解」,應是一則「緩兵之計」。

同時,關於新 iPhone 將會採用「屏下指紋」的傳聞層出不窮,似乎板上釘釘。且新 iPhone 會保留屏下指紋和 Face ID,互相補充以方便用户選擇,或者是應對不同的狀況(戴口罩)。

難道 Touch ID 真的要回歸了嗎?

面對口罩,Face ID 做了兩次改動

面對口罩的衝擊,蘋果的應對策略偏保守,一直到了四月底的 iOS 13.5 Beta 3 固件中才針對性的優化了解鎖方案。

我們先來回顧一下,在 iOS 13.5 之前,當 iPhone 看到「口罩」,Face ID 認不出你的臉,會再三確認,經過 1s 後再彈出密碼界面。當然了,你也可以在 Face ID 界面點擊「臉型圖標」跳過識別過程,直接輸密碼。不論哪種方式,都沒有簡化識別流程,甚至讓解鎖變得更復雜。

▲ iOS 13.5 針對疫情做出了一些優化. 圖片來自:Brandon Butch

iOS 13.5 Beta 3 加入了對口罩的識別,認出口罩後,直接「放棄」面容識別,直接彈出密碼界面,算是優化了一下解鎖流程。

最新的 iOS 14.5 Beta 1,在此基礎上再進一步,與 MacBook 類似,可以使用 Apple Watch 進行解鎖,玩起了「生態」。具體的「解鎖體驗」和「安全性」,這裏就不贅述,各位可以移步到《終於可以戴口罩解鎖 iPhone 了,但我們體驗後發現了這些問題》文章查看。


從最初開始戴口罩,到如今推出比較合理的方案,用去了近一年的時間,這次的 Apple Watch 配合解鎖,還是「治標不治本」的解決辦法。從現實情況出發,顯然 Touch ID 要更好用更便捷,Touch ID 迴歸的呼聲愈發強烈。

面對「口罩」,Face ID 的確很容易「吃癟」,Touch ID 優勢凸顯,我身邊也有朋友因為解鎖方式的原因,改用了配備 Touch ID 的 iPhone SE2,甚至是轉去了 Android。


在 Android 陣營,屏下指紋幾乎是標配,類似 Face ID 的 3D 結構光生物識別幾乎不見,與蘋果走上了不同的道路,自然面對「口罩」的適應性更強,帶來的體驗也更優秀一些。那,為何蘋果選了 Face ID 而不用屏下指紋呢?

蘋果為何押寶 Face ID,屏下指紋不香?

Face ID 伴隨着 iPhone X 一同發佈,iPhone X 奠定了後續劉海屏的設計風格,而 Face ID 則引領了蘋果新一代的生物識別技術。

現在我們已經知道 Face ID 基於 3D 結構光,通過雷達掃描面部並記錄,不受眼鏡、鬍鬚、帽子等影響,且會隨着時間的推移,會與你的面容一同「成長」,充分利用了 A 系仿生芯片的神經引擎的算力。

Face ID 剛推出時,它的安全性就飽受質疑,蘋果在發佈會和官網上,都表示 Face ID 要比 Touch ID 的安全級別高出 20 倍,前者是百萬分之一,後者是五萬分之一。換句話説,從 Touch ID 升級到 Face ID,安全級別也隨之升級。

另外,正常狀況下,Face ID 的用户體驗其實也要高於 Touch ID。無感,是 Face ID 最大的優勢,無需去做「按下」的動作,只需眼睛一掃,即可完成識別解鎖。同時,Face ID 也不受環境影響,不論白天黑夜還是寒冷酷熱,都可提供一致的體驗,而 Touch ID 相對來説,還是有着一定的條件限制。

▲ 停留在假想圖上的屏下 Touch ID.

其實早在 iPhone X 發佈之前,蘋果已經有了屏下指紋的專利,因而供應鏈上也有很多的消息稱新 iPhone 會上屏下版的 Touch ID,後來蘋果的選擇我們就都知道了。

選擇 Face ID,一方面是因為體驗和安全性更佳,另一方面是屏下指紋技術尚未成熟。依稀記得屏下指紋剛問世的時候,識別解鎖過程略顯「笨拙」。


另外,屏下指紋,或者準確的説是「光學屏下指紋」在安全性上並不如傳統的電容式指紋,而這點應該是蘋果轉向 Face ID 的「最後一根稻草」。

怎麼把 Touch ID 放在屏下?

曾經,Android 廠商們在發佈會上,都會着重介紹新機的屏下指紋是如何的快,識別如何的準,也會表示「搭載的是第 xx 代屏下指紋」。現在發佈會上,廠商們很少會在屏下指紋上着墨,一方面是屏下指紋技術逐漸成熟,另一方面則是它已不再新鮮,成為標配。

▲ iPad Air 上的側邊 Touch ID. 圖片來自:Apple

如果不是 2020 年「口罩」的存在,我們可能不會有想回歸 Touch ID 的訴求,而 Face ID 也不會給生活帶來不便。

眼下屏下指紋逐步成熟,再加上依舊不明朗的「全球疫情」,似乎也開始讓蘋果重新思考如何在安全和實用上做取捨,利用 Apple Watch 解鎖 iPhone 便是一則為了方便而犧牲安全性做出的妥協。

這樣看來,在保證安全性和便攜性的情況下,似乎 Touch ID 配合 Face ID 才會是最優解。


目前來説,屏下指紋大概有三種方案,各有利弊,互有長短。

  1. 光學式指紋識別

Android 陣營屏下指紋標配的方案。原理簡單説就是為指紋拍照,然後比對識別。

模塊面積小、厚度薄,識別快,解鎖成功率高。但只能用於 OLED 材質屏幕,且手指的潔淨程度要求較高。另外,光學屏下指紋暫不支持「活體檢測」,安全性、防偽性稍差。


  1. 超聲波式指紋識別

高通主導,常見於三星 Galaxy 旗艦手機,最新的 Galaxy S21 系列搭載的是高通第二代 3D 超聲波指紋識別。原理類似於聲吶系統,利用手指的紋理對聲波的反射、穿透作用的差異進行識別。


相對於光學屏下指紋識別,超聲波指紋方案穿透性更高,有一定的抗污漬能力。最關鍵的是支持活體檢測,安全級別要高一些,且識別過程中無需屏幕發光,不會影響屏幕壽命。成本控制、量產能力、技術成熟度都跟光學指紋有一定的差距。

  1. 電容式指紋識別

暫未達到量產級別。電容式指紋識別算是較為理想的方案,支持活體檢測,也不會丟失識別速度,另外,在原理上還能夠支持全屏幕不限位的「盲操作」。


目前來看,蘋果如果想要上屏下指紋,很有可能也會是這三種方案,但想要達到之前實體 Touch ID 的安全性,大概率會在 3D 超聲波和屏下電容式兩種方案選其一了。

Touch ID 到底能不能迴歸?

Touch ID 初次登場時,徹底顛覆了行業的「指紋識別」,原來指紋識別還能這麼無感。而 Face ID 登場,則重新樹立了「面部識別」的標準,原來面部識別的安全等級還可以這麼高。


對於一項新技術,蘋果往往不會先吃「螃蟹」,而是待時機成熟,軟硬結合,逐步優化,盡力做到「無感」。按照這個思路,iPhone 屏下指紋的體驗應該與現存的方案不同,全屏識別更符合蘋果的調性。

從現在透露出的消息來看,都指向了光學屏下指紋,但它並沒有達到蘋果需要的安全等級。光學屏下指紋,大概率也會是類似於 Apple Watch 解鎖的一種「妥協方案」,也只能達到解鎖手機,但無法進行支付。自然也不應該稱之 Touch ID ,而更近似於 Touch Locker 的概念。

▲ 假想中的光學屏下指紋配合 Face ID. 圖片來自:iMore

iPhone 上的 Touch ID 實則是被安全性更高、體驗更好的 Face ID 所取代,只是面對現在不可抗力的狀況,無法發揮應有的優勢,才會讓我們去「想念」Touch ID,希望它重新出現在新 iPhone 之上。

若沒有「口罩」的存在呢?也許蘋果會按部就班,先從小型化 Face ID 元件開始,漸漸把它藏起來。但隨着「口罩」扮演的角色愈發嚴重,蘋果被迫放棄了一些安全性,破例讓手錶可以完成解鎖的動作,這也許是一個信號。


或許在 iOS 14.5 Beta 1 發佈之時,蘋果已經在考慮下一步的解決方案,而比較成熟的光學屏下指紋也許會是新的輔助解鎖方式。兩種生物識別疊用,有些類似 Android 們為了彌補屏下指紋的速度而用 2D 人臉識別來輔助一樣。

Touch ID,準確的説屏下 Touch ID 會迴歸嗎?從目前的技術來看,很難。即便攻克技術難關,但在安全級別、使用體驗上也很難超過 Face ID,這與蘋果近幾年不斷提升安全等級有所「背道而馳」。從另一方面來説,Face ID 結構光是目前對於蘋果來説,比較容易實現真全面屏的方案,只差屏下攝像頭技術成熟的臨門一腳。


當我們摘下口罩,重新擁抱 Face ID,享受 Face ID 帶來的無感體驗時,也許我們又會很快忘卻 Touch ID 在特殊時期帶來的種種便利。


資料來源:愛範兒(ifanr)

留言


請按此登錄後留言。未成為會員? 立即註冊
    快捷鍵:←
    快捷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