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完全可以理解現在人們對於搭載Chrome OS系統筆記本的吐槽。一台不聯網就不能使用,性能羸弱,應用稀缺,內置存儲還只有16GB的筆記本的確很難吸引追求性能與實用的普通使用者。對他們而言,這種「沒有網路就是一塊板磚的設備」簡直就是一種倒退。Chromebook事實上也確實是一種倒退,它在本質上和約伯斯年輕的時候在大學裡使用的本身並不具備計算性能的分時終端機沒有什麼兩樣。然而,Chrome OS絕非是「一種過於理想化的目標」,而「根本沒有完全實現的可能性」。Chrome OS沒有真正的流行,不是因為它不好,只是因為它太超前。(推薦閱讀「為什麼說Chrome OS 是一個註定失敗的專案?」)
性能過剩OR性能瓶頸一直以來,許多使用者聽到過這樣的建議:現在電腦(或者手機)性能已經過剩,你們不再需要頂級的產品,買夠你用的就可以了。這是真的嗎?當然不是。筆者曾經購買過一部小米平板,Tegra K1處理器的性能可以說是出類拔萃,但如果你問我,它的性能夠用嗎?我還是只能告訴你,不夠用。因為我喜歡用小米平板來閱讀PDF文檔,而多看閱讀所支援的字體版面重排功能需要耗費巨大的計算與頻寬(不服的同學可以試試用電腦或手機轉化PDF到Word),翻頁時常會有卡頓感。性能強大的計算裝置永遠都有市場,性能過剩只是一句玩笑。
隨著工藝的提升,電腦晶片的性能極限的到來是必然的。IBM預測這個極限將在五年之內到來。那麼性能達到極限,我們對性能的需求也就能夠得到滿足了嗎?這很明顯是不可能的。在傳統計算裝置的性能無法提升,而使用者和開發者對性能依舊還有需求的情況下,基於雲計算的作業系統,或者輔助計算平臺將必然會出現。以超級電腦為代表的超大規模集群運算模式將逐步取代目前家用主機、行動裝置在處理工作任務上的權重。到那個時候,Chrome OS的優勢就會凸顯,谷歌超越微軟成為世界第一大作業系統廠商也未可知。
Chrome OS的弱點都是時間問題目前來看,Chrome OS的弱點主要有兩項:應用與網路。關於應用稀少的問題,這點的確無可否認。Chrome OS的Web應用的數量稱不上足夠,更談不上豐富,但是,谷歌已經在針對這種情況作出改變了。在今年早些時候,就曾有消息稱谷歌正在開發可以讓安卓Apps運行于Chrome OS之上的程式框架。當然還有使用者會說,安卓應用有什麼用,我們要的是生產力!那麼,這個消息一定能堵住他們的嘴,Adobe已經與Google展開合作,兩家公司嘗試將Photoshop整合進Chrome瀏覽器裡,目前已經取得了初步成果。Chrome OS的實用水準正在提高,應用匱乏將不再困擾谷歌。
至於網路問題,我們不妨想想現在我們的設備的聯網能力比十年前翻了多少倍,網速又提升了多少倍。一部手機乃至一塊手錶都可以無障礙地接入互聯網,網路技術發展的速度遠超我們的想像。谷歌面向城市的超級光纖網路技術,還有面向偏遠地區的氣球無線網路服務都在使得使用者24小時Online的條件變得成熟。到那時,網路的接入能力將成為取代計算能力作為衡量一款設備是否強大的指標。
另外,「Chrome OS在真實市場中取得的成績只能用慘澹來形容」並不準確。去年,Chrome OS在美國教育市場攻城掠地,佔據了近3%的電腦市場,對於一個新興系統而言這絕對不是一個「慘澹」的成績。由於運行Chrome OS的電腦具備價格便宜,便於管理的優勢,不少學校都將其作為教育電腦的首選目標。
關於人性「人們對於把‘自己的生命安全交給電腦這件事’有無可比擬的恐懼」,「如果自動駕駛系統出了一個安全事故,人們就會失去理智把這種概率性事件的性質上升到自動駕駛技術到底行不行得通的高度」?我不這麼認為。現在,飛機的無人駕駛技術已經相當成熟,如果人類真的恐懼將生命安全交給電腦,那麼怎麼解釋每天在我們頭上這片天空中飛行著的十萬人呢?至於對事故的恐懼,這是理所當然的,但絕對不會到讓 「人們就會失去理智」的程度。「9·11」之後,航空業遭受重創不假,但並沒有破產;去年特斯拉發生多起起火事故,但今天,它依然是熱門車型。
另外,事實證明,谷歌、微軟雲存儲的可靠性較家用存放裝置的可靠性要好很多。相比于擔心丟失檔,好像隱私洩露的危險更大一些。如果使用者真的「與其把我「計算能力的命運」放在你們服務商的手中,不如自己把握更加保險」,那麼豈不是連網路服務也要放棄,自己佈置一個小型局域網就夠了,因為「與其把我 ‘連接網路的命運’放在你們服務商的手中,不如自己把握更加保險」。這種想法缺乏邏輯,只是無聊的杞人憂天。
關於人工智能這裡我同意作者的觀點,人工智能的到來無法避免,但我並不是人工智能的支援者。很多時候,也許我們過分高估了人工智能的能力(或者說危險性)。人工智能畢竟是在人類文明的基礎上的,它的能力始終受到人類發展水準的限制。人類無法解決的問題,人工智能也未必會有什麼高明的解決辦法。如果人類不能自覺起來,去保護環境,節約資源,不從現在做起,只是寄希望于科技的進步,寄希望于「神」的拯救,人類的滅亡之日也就不遠了。
資料來源:雷鋒網
作者/編輯:Maximum
請按此登錄後留言。未成為會員? 立即註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