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願「小而美」:2200萬之後,魅族能否成為一家手機大廠?

TECH2IPO 於 16/01/2017 發表 收藏文章

近日,魅族舉辦了一場小型媒體溝通會,魅族副總裁李楠向媒體公佈了 2016 年的手機成績:發售包含 MX6、PRO 6 在內的 14 款手機,取得了共計 2200 萬台的銷量。與去年 2000 萬銷量相比,這個成績可以算「穩步前進」。

不願小而美

銷量達到千萬級後,魅族早已不算「小而美」廠商了。然而,談起小而美國產手機廠商,大家一定會想到錘子、一加、魅族三個品牌。在國產廠商抄襲成風的市場環境下,這三個品牌仍然保有鮮明的產品風格:具有較高辨識度的工業設計,注重用户體驗的手機系統,精雕細琢的手機 UI,實用的本土化軟件功能。

(小而美廠商手機代表:一加3T、錘子M1、魅族PRO 6 Plus 來源:一加、錘子、魅族)

2014 年,魅族還是「煤油」們心中那個一年只出兩、三款機的小而美廠商,當年的銷量僅 440 萬台。

2015 年開始,魅族就開始改變市場策略,不願再走小而美精品路線,而是擴大品類:推出千元機品牌「魅藍」,並將 PRO 系列獨立出來,衝擊高端。

2016 年,魅族繼續機海戰術,瘋狂擴充魅藍產品,新增魅藍 U、E、X、Max 等品類,吃瓜羣眾表示早已傻傻分不清了。

不過,李楠在溝通會上表示,2017 年將「會更加聚焦,開更少的發佈會,推出更高品質的產品。」至於今年的產品策略如何,魅族官方暫未透露更多信息。

與錘子、一加百萬級的銷量相比,魅族已成功進入千萬級俱樂部。然而,放眼全球手機市場,魅族手機銷量還不如正處於低谷期的 LG 移動(2015 年 5970 萬台)、Sony移動(2015 財年 2500 萬台),更不用與銷量過億的蘋果、三星、華為相比。這意味着魅族如果想要成為一個全球性的手機廠商,在品牌建設、研發技術、手機專利等方面,還有很長的路要走,而這恰恰是年輕的魅族目前的軟肋。

李楠向媒體透露,「2016 年魅族手機的海外銷量是 200 萬台。」短期之內,魅族的全球手機大廠之夢是無法實現的。那麼,可以先定一個小目標:成為國內手機大廠。

手機大廠養成記

成功進入千萬俱樂部後,魅族不僅要將炮口開向華為、小米、OPPO、Vivo,還要面臨聯想、中興、金立、樂視等同段位的競爭,激烈程度可用「慘烈」來形容。畢竟,這些廠商都不是省油的燈,想虎口奪食,魅族必須採取更為有效的策略。在成為大廠前,我們先來看看競爭對手是如何成為大廠的,概括起來主要有以下四種方式。

(硬實力與營銷,缺一不可。圖為華為榮耀8與小米Mix 來源:華為、小米)

一、研發。華為有 2012 實驗室做後盾,通信技術、人工智能、電池技術等黑科技都可以下放到手機產品,自研麒麟處理器更是華為手機硬實力的體現;小米也在自研手機處理器,搭載「松果」處理器的手機也即將在今年推出,去年更是推出了備受讚譽的小米 Mix 無邊框全面屏手機。

二、廣告。華為剛花費 20 億,買下鐵路總公司高鐵和動車兩年的廣告經營權;OPPO、Vivo 的廣告更不用説了,花費巨資請小鮮肉代言人,耗資 10 多億冠名湖南衞視各熱門綜藝節目,頻繁在微博、頭條、視頻網站等媒體廣告露面,地鐵、電梯、小區等只要有牆的地方,都能見到這兩兄弟。

三、線下渠道。OV 兩家廠商的線下門店能開到鄉鎮上,毛細血管般的線下渠道,讓所有廠商跪服。據統計,OPPO 線下門店早已超過 20 萬家;華為公佈的最新門店數量只有 1 萬多家,而小米自營門店小米之家全國額不過 40 家。

四、品牌合作。華為與徠卡進行影像合作,與保時捷進行硬件設計合作,強強聯合,能極大提升華為在全球範圍內的品牌影響力。
除研發屬技術層面外,後三者都屬營銷層面。顯然,在研發上,以魅族目前的體量,是不可能像華為那樣耗費巨資在處理器、電池、人工智能等長週期研發領域,而依然只能停留在手機操作系統和硬件設計層面。

這意味着魅族手機要想有黑科技加持,只能仰仗別的廠商,如三星提供的雙曲面屏,但別的廠商也可以拿到這塊屏幕,從而導致魅族手機沒有賣點。並且,在系統和軟件層面,各手機廠商互相學習、借鑑,越來越趨同,Flyme 曾經所擁有的優勢越來越小,已經很難成為一個賣點,比如煤油們特別喜歡的 mBack,在華為、小米、聯想、錘子、OPPO 等手機上,也已經能夠使用到。

魅族的困境:溢價能力低

既然在研發上無法取得更大突破,那麼在營銷層面,魅族必須向華為、OV 藍綠廠學習。因為擋在魅族發展路上的最大障礙在於魅族自身的品牌形象。

(千元機配置的OPPO R9s,售價高達2799 來源:OPPO)

魅族一直都是高性價比的互聯網手機品牌,在這一點上,與小米是一致的。但是,小米去年通過小米 Mix 這種極具創新性的產品,成功將小米手機的售價提高到 3000 元以上;而魅族的高端旗艦 PRO 6s,依然在 3000 元以下徘徊。

另外,因為超高的性價比,魅藍系列在線下實體店基本沒有利潤可言,甚至要虧錢賣,這導致消費者往往要加價購買。如果線下渠道賺不到錢,這不得不讓人懷疑魅族線下渠道的可持續性。眾所周知,OPPO 和 Vivo 線下渠道之所以能深入鄉鎮,就在於低配高價的產品能幫助代理商獲取高額利潤。

據魅族官方公佈的數據,截止 2016 年底,魅族認證專賣店超過 2300 家,形象銷售店 17000 家以上,銷售網點 60000 個。雖然與藍綠廠相比還有差距,但數量已算可觀。想要維持並擴大這樣的線下銷售規模,魅族必須提高品牌的溢價能力。

如何拿下下一個 2000 萬?

今年年初,魅族與高通握手言和,補齊了產品的最大短板:處理器性能。這也是魅族向下一個 2000 萬進軍的強烈信號。然而,魅族要想取得更大突破,僅僅依靠拿到高通處理器是不夠的,筆者認為還需要在以下幾點發力。


一、學習華為、小米,拿出真正能讓消費者眼前一亮的產品。華為取得的巨大成功大家有目共睹,從 Mate 7 開始,華為僅用了兩年時間,就將手機銷量破億,在國際市場上僅次於三星、蘋果。Mate 8、P9、Mate 9,每一款產品幾乎都沒有短板,且都有特別突出的賣點。小米去年祭出了小米 Mix,不僅製造了話題,還提升了小米品牌形象,小米也開始真正與「黑科技」產生了聯繫。

二、學習 OPPO、Vivo,請形象代言人。OPPO 一直花重金請代言人:萊昂納多、陳坤、楊冪、李易峰、鹿晗、TF Boys、楊洋、張震,等等。請形象代言人不僅能製造話題,還能緊跟流行趨勢,與消費者產生情感聯繫,提升品牌影響力。華為簽下吳亦凡、張藝興、關曉彤,連小米也開始找代言人,簽下巨星梁朝偉。

三、學習華為與徠卡、保時捷的品牌合作,強強聯合,提升品牌調性。拍照方面,魅族可以考慮與哈蘇、蔡司合作;影音方面,哈曼、Bose 都是好的選擇。

魅族 CEO 黃章説,2017 年的魅族要「踏踏實實做產品,老老實實做營銷。」看上去少了幾分氣魄,多了幾分誠實本分。魅族能否成為下一個國內手機大廠?至少現在看來,可能性還不大。

資料來源:TECH2IPO

留言


請按此登錄後留言。未成為會員? 立即註冊
    快捷鍵:←
    快捷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