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 月份WWDC 的時候,大家的反映可不像今天這麼熱鬧和嘈雜。畢竟機器的美醜是每個人都能摻和插上幾句的,但是開發者的事情門檻就高一些了。那時候,雖然沒有一款硬件發布,但是看客們紛紛表示很滿足,蘋果生態更加完整和開放,底層的Swift 開發語言,系統上OS X 和iOS 的聯動等等都讓人激動。
或許是之前劇透太多太詳細,今天凌晨發布兩款新iPhone 的時候,人們的反映更多是“哦”,和傳言一模一樣啊。而Apple Watch 發布的時候,人們的反應則是“咦”,說好的讓瑞士手錶顫抖的呢?
遺產
回看iPhone 5s 的發布會,我們可以列舉當時先進便捷的指紋識別,64 位處理器對於未來的指示意義,還有M7 協處理器。其中每一項都不是小的進步,即使有人吐槽iPhone 5s 外觀沒變,分辨率沒變,攝像頭像素沒變,但是iPhone 5s 的承前啟後的意義還是得到了認可。
這一次,iPhone 6 和iPhone 6 Plus 的發布的最大賣點是“大”,是“比更大還更大”,即使是港台翻譯為“豈止於大”也難以掩飾這次兩款iPhone 是一次進步,而不是突破。其常規的硬件升級和大多數Android 手機沒有什麼大的區別,在5.5 英寸的iPhone Plus 上,1080p 屏幕終於姍姍來遲;iPhone 6 的PPI 則仍然停留在326。 A8 處理器相對與A7 處理器的升級也並不是一次大躍進……
即便如此,我的朋友圈裡的媒體朋友們紛紛表達了這種觀點:即使這次iPhone 6 沒有什麼突破,但是仍然是市面上最好的手機。是的,可以預測到,在屏幕調教,成像素質,系統流暢,手機製造工藝等方面,iPhone 6 & 6 Plus 仍會是業界高端水平。不過隨著其他陣營手機的進步,這種硬件上的優勢已經不再明顯,某些方面,iPhone 還存在一些相對短板。
也許在今年 WWDC 的時候,或者更敏銳的,在初代iPhone 發布後,有人應該感覺到了,把iPhone 推向如此高度的,從來都不是iPhone 的硬件,而是iOS 和iOS 背後的整個生態系統。
iPhone 6 & 6 Plus 在享受的,其實還是蘋果背後的系統和生態紅利,好在這筆財富十分巨大,能夠支撐iPhone 不再頂尖的硬件。這裡呼應的是,2007 年,喬布斯拿著一個昂貴,功能欠缺,沒有Apps 的iPhone 一代,號稱領先業界五年。
當時一些黑莓諾基亞用戶紛紛給出看法,一個沒有鍵盤,續航不到兩天,還不支持3G 的手機的命運就是走進墳墓。
如今,iPhone 的對手早已不是黑莓諾基亞了,但是把最好文章都獻給了愛範兒的李楠寫的《領先五年的迷思》和《iPhone 可有設計哲學》依然常讀常新,2009 年,他就說:
引用“分辨率做高,屏幕做大,CPU作快,這種方向上的領先是技術。魅族也可以完成的事。甚至功能和應用, Android 也遲早超越iPhone 吧?”
2014 年,李楠當時的預言已經成真大半,但iPhone 銷量年年上漲,蘋果依舊市值最高。寫下OS X,iPhone OS 原型的核心團隊,經歷了數十年發展融合的核心技術,這些才是蘋果的核心競爭力,這可以說是喬布斯最寶貴的遺產,也是iPhone 的天賦。
新起跑線
物聯網和可穿戴設備是喬布斯沒有預見到的部分,確切的說,這部分的價值與前景也只是被看好,而沒有完全顯現出來。
即便我們此前對Apple Watch 一無所知,但是在發布之時,依舊沒能看到大家驚喜的反饋,甚至驚訝也都沒有。
本來在許多人的期待中,蘋果會拿出一款讓一系列Android Wear 智能手錶相形見絀的產品,結果呢,Apple Watch 放到所有智能手錶中去,外觀也不過爾爾,遠沒有Moto 360 出來的時候的那種驚艷效果,甚至我認為同是方形錶盤的華碩ZenWatch 在外觀上還更勝一籌。
作為一款初代產品,Apple Watch 的功能有許多,但是沒有一個功能是Killer Feature,而且大多數功能並不新鮮,和Android Wear 智能手錶重合度很高,不同的更多是UI 上,但是猶如負子蟾蜍的界面和密集的圖標並沒有給人愉悅的感覺;人機交互上,Apple Watch 的旋鈕更多的像是妥協,而不是創新。
Apple Watch 對於可穿戴設備的意義和當年iPhone 之於手機行業不能同日而語,一言以蔽之,Apple Watch 不具備標杆性意義。相對於它的競品們,Apple Watch 更像是一款平均水平的產品。
Mac OS X 也好,iOS 也好,都是圖形交互界面,這是蘋果積累了數十年的領域。但是很明顯的,智能手錶的屏幕尺寸限制給了圖形界面以挑戰,地方越小,可供發揮的餘地也就越小,Apple Watch 表現的是,蘋果還沒有在智能手錶的交互上體現破局能力。
不妨預測下,支撐Apple Watch 銷售的,更多的可能是蘋果的品牌效應,而不是產品。蘋果的入局對於可穿戴設備是一件好事,顛覆意義不足的Apple Watch 對於其他競品也是好事。
另外一個感受是,今天正好參加的是BT(BioTech,生物技術)領袖峰會,與會者大多數不是消費電子產業的,而是生物醫藥,基因技術方面的學者專家,他們的一個普遍認識是,生物技術的發展,和IT 技術(雲計算、大數據等)已經開始緊密聯繫了,但是更多的體現在企業合作層面。這種BT 和IT 的融合還沒有讓大眾感覺到,但是未來會的。
不管是Android Wear,還是Apple Watch,如果想要以健康應用為突破口,需要的是BT 和IT 的融合,形成切實準確可用的功能,畢竟,健康市場並不小。時尚外觀是表,功能交互是裡,前者可以請時尚媒體來背書來教化,後者呢?得靠踏踏實實的研發。
Apple Watch 現在與其他選手站在智能手錶這個同一起跑線上,最先到達終點的,不一定是鞋子最漂亮的那位,更可能是天賦最高,訓練最科學最刻苦的那位。
資料來源:愛範兒(ifanr)
編輯:劉學文
請按此登錄後留言。未成為會員? 立即註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