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星 Galaxy Buds Live 體驗:加入了主動降噪之後,「真·降噪豆」香嗎

愛範兒 於 12/08/2020 發表 收藏文章

作為三星的真無線耳機系列,Galaxy Buds 的口碑一直挺不錯,之前使用 Note9 和 Note10+ 的時候我也是直接購置了三星的手機、手錶、耳機三件套來使用,一直以來用的也是挺愜意。

不過這份愜意因為 AirPods Pro 的出現產生了動搖。一夜之間,高端一點的真無線耳機如果沒有主動降噪似乎已經不好意思跟人打招呼。Galaxy Buds 依然優秀,卻在一夜之間揹負了更多期待。

今年早些時候跟隨 S20 系列一起發佈的 Galaxy Buds+ 依舊沒有主動降噪,許多「星粉」都在等待中變得越來越沒有耐心,直到 Galaxy Buds Live 遭到曝光。


像豆子(腰花?)一樣怪異的外形,支持主動降噪功能,這些為未知的升級都讓人覺得這可能是 Galaxy Buds 系列的集大成之作,還有人調侃説這才是真正的「降噪豆」。

在 Note20 系列全球發佈之後,Galaxy buds Live 也正式發佈,並且已經被我拿在手裏聽了幾天。接下來我就説説這幾天以來的使用感受。

這個豆子佩戴起來舒服嗎


Galaxy Buds Live 的充電盒一改以前圓潤的造型,變得更加方正。我拿到是白色,雖然沒有但是主打的那個迷霧金那麼 Bling Bling,整體倒也乾淨漂亮。

首先最擔心的其實是佩戴舒適度的問題。如果它是一款入耳式耳機,其實我是一點都不擔心的,因為入耳式耳機你怎麼戴都不可能舒服的,哪怕 AirPods Pro 伸入耳道的部分已經很窄,但依然有很多人完全適應不了。


AirPods Pro 之所以不需要太深入就能獲得很好隔音的祕訣在於對大部分人的耳甲腔形狀研究很透徹,從而能夠更好貼合獲得更好的密閉性。

耳甲腔是什麼,其實就是你使用耳機時,負責托住耳機的那個結構部分,它非常像一個坑,你可以把耳機塞進裏面放緊,從而得到最佳的聲音效果。

真無線耳機因為沒有任何其餘的支撐,全都需要靠耳甲腔來托住耳機,所以耳甲腔的形狀,以及耳塞本身的設計都至關重要,好在大部分人的耳甲腔形狀長得都比較規矩,也是 AirPod Pro 能獲得好評最重要的因素之一。

講這麼多,為什麼要擔心 Galaxy Buds Live,因為這個耳塞確實非常不走尋常路。

第一眼看到這款耳機的時候,我的直覺是它應該叫 Galaxy Buds Bean,因為設計上長的太像一顆蠶豆了,從形狀和大小几乎都一模一樣,甚至彷彿產生了一種咬在嘴裏嘎嘣脆的錯覺。


在實際把 Galaxy Buds Live 輕輕塞進我的耳朵之後,我突然覺得,這不對啊。從照片中看,整個耳機並非三星宣傳片中豎着貼進耳朵,而是已經被我摁成快橫過來了。難道又是我戴的不對?

反覆嘗試的了幾次之後,我肯定我沒戴錯,可能三星的宣傳片也沒錯,因為就像我上面説的,每個人耳朵形狀都有一定差別,可能在別人耳朵上就是和我耳朵上不一樣。

這也揭露了一個事實——我的佩戴經驗並不一定適合你。


另外值得一説的是,由於採用了半開放的設計,所以 Galaxy Buds Live 在發聲的部位並沒有耳塞可以替換,而是在後面充電觸點的部分,有大小兩種硅膠套可以套上去更換。

根據我的實際感受看,大號的硅膠套可以更可靠的讓耳機在耳朵上撐住,但同時也會帶來比小號更明顯的異物感。另外,雖然不明顯,但實際上密閉性也會比小號稍好那麼一丟丟的樣子。

按照我的感受來看,這款耳機的佩戴感還不錯,小號硅膠套更舒適一些,但總體不會像 AirPods 那樣無感。

Galaxy Buds Live 也支持觸控功能,但我個人喜歡更緊繃的感覺,比如繫鞋帶時會系的比較緊,所以時不時會推一推耳機調整位置,這個時候就相當容易產生誤觸。三星在應用中也有關閉觸控功能的開關,大概就是為我這樣的人準備的。

對了,Galaxy Buds Live 只有 IPX2 級別的防水,並不能作為運動耳機來使用。

AKG 的調音值得信賴


Galaxy Buds 系列的兩款耳機為什麼口碑不錯很受歡迎,其實好口碑基本都集中在聲音不錯聽感優秀上面,而起到重要作用的就是 AKG 的調音。

AKG 的母公司哈曼卡頓在 2017 年被三星完成收購。如果你看過一些關於耳機的評測內容,應該也或多或少聽過「哈曼曲線」這個名詞,簡單來説就是哈曼經過研究搞的一套最適合人耳的頻響曲線調音,現在三星的耳機只要是 AKG 負責調音的,實際聽感都挺不錯。

所以我們把重點還是放在另一個大家期待已久的功能——主動降噪。


主動降噪,對於真無線耳機來説本來不是什麼必備技能,第一個正經主動降噪的小鳥 Tirck Air+ 也沒有引起什麼波瀾,直到 AirPods Pro 的出現,直接真無線耳機的主動降噪能力拉倒了一個新的天花板。

最近一年出的真無線耳機,只要定位比較高端一些的,或多或少都具備一定的主動降噪能力,但對於口碑本就不錯的三星來説,越晚推出主動降噪功能其實越有壓力。

Galaxy Buds+ 哪都好,聲音好聽,續航夠頂,一向被詬病的延遲問題也有了遊戲模式作為解決方案,唯獨沒有萬眾期待的主動降噪。


當時我就覺得三星可能是在複製蘋果的套路,Galaxy Buds+ 只是一款小升級改款,很快就會有帶有主動降噪的新款曝光,而且估計會採用不一樣的設計,後來果然也找到了一些蛛絲馬跡。就是你們今天看到 Galaxy Buds Live。

環境音和主動降噪的矛與盾


關於主動降噪的效果我得先聲明:在一款半開放式耳機上,你是絕對無法得到和入耳式耳機一樣的密閉性與降噪效果的。

預防針先打了,我們實際看看 Galaxy Buds Live 的主動降噪能力如何。官方描述為能夠消除 97% 的低頻噪音,聽起來還蠻強大的感覺。問題是這個低頻要多低?直接上地鐵體驗就是了。

▲ 圖片來自:am New York

對於不信人工耳模擬聽感那一套的我來説,直接説下自己的實際聽感好了。地鐵裏的噪音基本上可以分為幾種噪音疊加混合,包括最低頻的「轟隆隆」,應該是動力裝置的噪音,另外還有車輪與軌道的摩擦聲,在狹小通道內形成的氣流聲,以及地鐵裏乘客的人聲等等。

結論是,Galaxy Buds Live 可以很不錯的消除第一種噪聲,但對於剩下的噪聲無能為力,加上半開放式的設計,除了最低頻噪音被消除掉,剩餘的噪音會完全不受阻隔一樣進入你的耳朵。


這種感覺不像 WH-1000XM4 或者 AirPods 一樣讓你覺得整個環境都變得安靜了,而是感覺環境聲音的某些部分(低頻)被一刀切掉了,略微有點點怪異。另外在被動降噪幾乎沒有的情況下,Galaxy Buds Live 自然也不具備環境音模式。

這對於降噪功能設計了一個很極端的場景,當環境中沒有中高頻的噪音,只有低頻噪音時,Galaxy Bud+ Live 的主動降噪才能夠發揮最大效果。我很難找到一個真正適合發揮 Galaxy Buds Live 主動降噪能力的場景。

上一代 Galaxy Buds+ 有着單次 11 小時的恐怖續航能力,直到現在我也不知道三星是怎麼做到的,但弱點的是盒子只能提供一次充電。

Galaxy Buds Live 的續航終於回到了我們常規的認知,耳機本體最多能夠連續使用 8 小時,打開降噪的情況下是 6 小時。另外充電盒會提供額外 20+ 小時的續航時間,充電 5 分鐘可以使用約 1 小時,除了有線充電外自然也支持 Qi 無線充電。


如果讓我選擇在哪使用 Galaxy Buds Live,我的選擇一定是在非常安靜的環境,這個時候 AKG 優秀的調音才能被髮揮出來。而主動降噪功能,除非你周圍有特別規律的低頻噪音,不然我還是建議直接關掉使用,這樣續航還可以再長一些。

總的來説,我覺得三星還是不該選擇在非入耳式耳機上加入主動降噪,因為一方面你要降噪,另一方面你又允許環境音全部進來,這本身就有些矛盾了。

但如果你是想要一款像 AirPods 一樣,佩戴感不錯,同時又不會影響你對周遭環境的注意,並且你使用的是三星手機,那 Galaxy Buds Live 就適合你。


資料來源:愛範兒(ifanr)

留言


請按此登錄後留言。未成為會員? 立即註冊
    快捷鍵:←
    快捷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