蘋果還會為 iPad 換上 macOS 嗎?

愛範兒 於 06/05/2021 發表 收藏文章
在剛過去不久的蘋果春季發佈會上,庫克化身大盜偷取 M1 芯片,並將其安裝到 iPad 上的場景堪稱名場面,在發佈會上展現「碟中諜」式的電影場景,這還是頭一次。

另一方面新的 iPad Pro 也着實令人驚歎,蘋果將桌面端使用的芯片 M1 移植到了 iPad Pro 這樣輕薄的移動設備上,有趣的是從側面看新 iMac 和 iPad Pro 造型十分相似,就像是 iPad Pro 的放大版。


兩者同樣都是使用 M1 芯片,再加上蘋果近年來越來越強調 iPad Pro 生產力的情況下,iPad Pro 會不會直接用上 macOS 呢?

這是不少 iPad Pro 用户所期待的,畢竟 macOS 桌面端的各種生產力應用能快速補齊 iPad 在大型軟件上的缺失,同樣的芯片也意味着兩者不會產生較大兼容問題。

但遺憾的是,這個問題的答案很可能是否定的。

「下一台電腦,何必是電腦」

去年 3 月份,蘋果在發佈 iPad Pro 2020 時用上了「下一台電腦何必是電腦」的宣傳語,人們驚歎於蘋果文案魅力的同時,也有不少調侃 iPad Pro 和傳統的 PC 相比生產力欠缺,就算有了妙控鍵盤但是也欠缺像 Adobe Pr、AE 這樣的常見生產力應用。


iPad Pro 究竟有沒有生產力,其實和個人的工作流息息相關,這裏就不多做討論了,但從蘋果這一句宣傳語中就能看出它對於 iPad Pro 產品的定義和 Mac 並不一樣,兩者並非是同一品類的產品,也就不會使用同一套操作系統。

給 iPad 安上 macOS,它就成為了另一種意義上的 Mac,尤其是現在 iMac、MacBook Pro、iPad Pro 都採用 M1 芯片的情況下,以往通過芯片確認產品定位的方式失效了。

我們不妨假設一下蘋果真的這樣做了會怎麼樣,iPad Pro 12.9 英寸用上 macOS 和現有的 MacBook Pro 倒是相似,應用顯示不至於過於擁擠或者過小。


但是 10 英寸不到的 iPad 呢,更小的 iPad mini 呢,應用在如此小的屏幕下顯示,桌面端引以為傲的分屏就沒有了意義,因為太小了,小屏幕與 macOS 的結合還會引發出不少操作問題,操作精準度,鍵盤快捷盤和觸控板等都需要做調整。

而且即便是配有觸控板的妙控鍵盤現在也僅僅適配 iPad Pro 和 iPad Air,iPad 和 iPad mini 並沒有適配,新發布的 12.9 英寸 iPad Pro 還因為 mini-LED 屏幕的影響厚了一點,導致要更換鍵盤模具。

iPad 換上 macOS 對自身產品線的衝擊是巨大的,不僅存在好不好用的問題,還會有能不能用的問題。


後退一步,就算是蘋果僅為 iPad Pro 用上 macOS,那麼 iPad Pro 和 Mac 產品線的衝突會更加劇烈,甚至會出現 iPad Pro 侵吞 Mac 產品線的情況。

把它和 MacBook Pro 對比,就算以後 MacBook Pro 用上更強的芯片,iPad Pro 還是有應用生態優勢的。

使用 M1 芯片的 Mac 就算可以拓展出部分 iPad 應用,但它們大多是基於觸控交互開發的,使用觸控板操作體驗上還是比不過 iPad Pro。


再説了,像 GoodNotes 這樣的筆記應用是需要配合 Apple Pencil 才能使用的應用,Mac 無法觸控自然也就不能用了,應用生態和交互操作上的優勢必然會促使用户選擇 iPad Pro 而非 MacBook。

兩者在相應的品類中發展才是常態。

喬布斯在首款 iPad 的發佈會上,用了一個形象的比喻告訴大眾 iPad 是什麼,iPhone 和 Mac 中間的產品,可以説是硬生生開闢出一個新的消費區間。


從今天的情況來看,蘋果仍然在按照喬布斯的規劃前行,發佈會後蘋果硬件工程高級副總裁 John Ternus 接受 Techcrunch 採訪時也説到了 iPad 和 Mac 不會融合,並表示他們一直在為製造各個類別中最好的產品而努力。

交互方式定義了產品

現在回過頭來看 iPad 和 Mac 系列,很輕鬆就能發現它們的核心區別在於交互,Mac 作為一款傳統電腦,它的形態已經被鍵盤加鼠標的交互方式所固定了。

從 Mac 誕生那一刻開始,鍵盤+顯示器的組合一直都沒有變化,無非就是屏幕變大、重量降低,這個從近年 iMac 用上 M1 後大幅縮減的外形就能看出。


幾十年的產業發展讓鍵鼠交互成為電腦行業的主流,而只要這一交互方式不變,圍繞它構建出的龐大軟件生態以及用户習慣就很難改變,這也就造成了電腦產品的最終形態不會發生大的改變,更多的是輕薄加高性能芯片的漸進式更新。

而 iPad 則不同,從誕生那一刻它就已經極為接近最終形態了,從 iPad 產品線的變化也可以看出來,無非就是屏幕邊框變窄、去掉實體 home 按鍵而已,而這一切也和蘋果為它制定的核心交互方式——觸控交互有關。

喬布斯曾在初代 iPhone 發佈會上説手指是最好的交互方式,人類自誕生以來就在學習使用手指,融於身體的它無疑比鍵盤鼠標這種外部工具更容易學習,易用性以及發展潛力都更高。


這一交互特性之後也被移到了 iPad 上,隨後增加的 Apple Pencil 則是更像是手指的拓展,蘋果前設計總裁 Jony lve 在採訪中也表示 Apple Pencil 僅僅只是為創作而生,而手指則依舊是操作交互界面的基礎,兩者在目的性上完全不同。

直到近兩年出現的妙控鍵盤,也是作為生產力部件加入的。是的,我們能在 iPad 和 Mac 看到同樣 Adobe 軟件,但不同的交互方式決定了人們會用不同的方式使用它。

在 iPad 上蘋果並沒有沿用鼠標那套光標一一對應的邏輯,為了提升控制精度,iPad 中的光標遇到按鈕時往往會自動吸附、增加一層灰色陰影,讓人們明確認識到這是一個按鈕,又不會與原有手指點按的交互邏輯衝突,畢竟兩者對於操控精度、按鈕距離的要求是不一樣的。

純粹搬運 macOS 鍵鼠那套交互邏輯,在 iPad Pro 加妙控鍵盤的套裝上使用體驗不一定好,畢竟現在仍然有不少人不習慣使用觸控板。

核心交互方式的區別,決定了它們兩是不同類型的產品,為了快速提升產品生產力而採用一刀切式的方式為 iPad 安上 macOS 系統,是一種偷懶,觸控交互下仍然有許多可能值得探索。


iPhone、Mac、iPad 這三者中 iPad 其實是發展年限最短的產品,前兩者都已經邁入了成熟期,而 iPad 還在兜兜轉轉,是因為它的硬件冗餘。

iPad Pro 的遺憾,在於硬件冗餘

iPad 用户對於換上 macOS 的期待當然是有據可察的,觸控交互是一種更好用、更先進的交互方式,形態上 iPad 已經接近了該品類的最優解,只要找到替代鍵鼠的生產力交互方式,iPad Pro 作為平板電腦和 PC 融合的新產物似乎是一種合情合理的方式。

妙控鍵盤作為配件加入後,這一期望似乎更近了,既然無法快速改變用户習慣和應用生態,那麼直接接入擁有鍵鼠交互方式的外設鍵盤就是一種快捷方式了。


但它仍然沒有解決 iPad 生產力的核心問題——硬件性能冗餘,從 iPad Pro 2018 開始,新硬件對於消費者的吸引力一直都不算很高,iPad Pro 2018 甚至在閒魚等二手交易 App 中成為了最保值的 iPad。

iPad Pro 2020 新增的激光雷達和 A12Z 處理器也是一樣,普通用户無法從芯片性能的提升中感到明顯的體驗差別。

就算是今年新發布的 iPad Pro 配上了 mini-LED 屏幕,它的硬件素質已經達到了真正的行業頂尖了,但仍然沒有足夠強的應用吃下這份強悍硬件能力,過分流暢的使用體驗甚至成為了 iPad Pro 發展的掣肘。


在個人 PC 領域有一個著名的「安迪比爾定律」,大意是 Windows 系統及第三方軟件對硬件的要求越來越高,讓消費者對更高性能的英特爾處理器有了需求,而英特爾更新處理器提高性能,也能讓 Windows 更好地拓展功能。

這樣才能形成一個健康的行業發展規律,消費者為更好的體驗付費,軟件廠商基於更好的硬件性能創建出體驗更好同時對硬件要求更高的軟件,遺憾的是這一定律並沒能在 iPad 上實現。

蘋果全球營銷高級副總裁 Greg Joswiak 在接受採訪時也提到了類似的觀點,iPad Pro 還有極大的性能空間有待開發者利用,並表示很快就有相關開發人員利用到這一優勢。

▲Greg Joswiak

因此,可能性更大的結果是蘋果仍然會繼續推動大型生產力應用進入 iPad 生態,極有可能也包括 Xcode、Final cut X Pro 等蘋果自研應用,以往蘋果在發佈會上展示 Mac 強大的性能時同樣也是用它們作為案例展示。

此前也能看到有不少創作者在拍攝時將 iPad 當做便攜式監控器,這也是蘋果在以往宣傳片拍攝過程中慣用的方式,而 mini-LED 屏幕的高素質剛好可以滿足專業視頻創作生產的要求。

iPad Pro 遺憾的地方也是這款產品最值得期待的地方,作為用户我仍然期待蘋果在 WWDC 大會作出表率進一步推動 iPad 生態成長。


資料來源:愛範兒(ifanr)
標籤: iPad  macOS  蘋果  Apple  

留言


請按此登錄後留言。未成為會員? 立即註冊
    快捷鍵:←
    快捷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