哥白尼在 16 世紀提出「日心説」的時候,「大逆不道」的帽子就被扣上了,因為當時「地心説」是主流思想。影像領域一直也有一個「底大一級壓死人」的老話,影像傳感器越大,畫質越好,鏡頭越長,拍得越遠,是顛撲不破的道理。
真的嗎?手機影像領域也是如此嗎?
不久前,華為影像 XMAGE 在品牌之夜上,正面回答了這個問題:
其背後的邏輯是,移動影像最重要的價值在於「瞬間性」——捕獲平凡日常中的非凡瞬間。
手機是最佳的抓拍利器,因為它小、輕、隨身攜帶,永遠開機,時刻待命,取景框巨大,所見即所得。
當手機影像模組過大和手機本身越來越大時,移動影像所強調的瞬間感就開始背道而馳。因此,如何處理極致緊湊的模組和極致影像的畫質,是手機影像未來一段時間面臨的新命題。
影像系統小型化,這只是華為影像總結的未來影像力量十大趨勢中的第一條,而縱觀這十條趨勢與洞察,我們能看到華為對未來十年移動影像行業的思考,並身體力行給出了自己的答案。
華為影像的新命題:軟硬芯雲,十大趨勢
上一次手機和相機的影像之爭,要追溯到 2013 年,彼時諾基亞 Lumia 1020 橫空出世, 4100 萬像素、1/1.5 英寸傳感器的大底主攝,讓「手機取代相機」的説法甚囂塵上。
但最終碩大的奧利奧鏡頭並沒能讓諾基亞手機迴光返照,也從側面論證了把手機做成相機並不是一條正確道理——絕大多數用户,並不需要一台具備卡片機性能的智能手機。
作為最常用也最容易從身上掏出來的影像設備,手機與相機的決定性不同就在於按下快門前斥諸的準備。
相機在拍攝之前需要經過精心的調試和大量的前置準備,鏡頭、焦段、打光、佈景、模特等等不外如是,而手機攝影往往隨手拍——點擊相機圖標、按下快門、得到照片。
法國現代攝影大師亨利·卡蒂埃-佈列松有一個著名的「決定性瞬間」理論,強調攝影應該在特定的時刻,通過抓拍手段,將形式、設想、構圖、光線、事件等所有因素完美地結合在一起,捕捉具有決定性意義的事物,並用強有力的視覺構圖表達出來。
在手機攝影時代,數十億人每天在用的設備都有了記錄決定性瞬間的能力,這決定了手機攝影的進化趨勢。
華為影像 XMAGE 將其總結為十大趨勢:
短短一百多字提煉了華為對過去 10 年移動影像的摸索經驗,也凝聚了華為對未來 10 年移動影像行業發展的思考。過去十年,是移動影像迅猛發展的十年。從 2012 年華為推出 P 系列手機至今,華為 P 系列手機的發展史,幾乎也是移動影像的發展史,而面向未來十年移動影像行業的發展,華為也有了新的解法。
華為 Pura 70 Ultra 就是那個答案。
不久前,愛範兒拍了 3000 多張樣張,對華為 Pura 70 Ultra 進行了全面實測,其中有幾個技術細節讓人印象深刻——
首先是這顆超聚光伸縮攝像頭,通過立體的結構實現了業界最大的進光量,併兼顧了出片畫質與模組體積,帶來的實拍體驗就是不僅「拍得到」,而且「拍得清」。
有高素質的主攝做依託,帶來另外的好處在於,手機在進行多幀合成時更有底氣了,無論是跟長焦融合,還是跟廣角合成,主攝素質都是成片畫質保障,進而能夠實現望遠鏡、顯微鏡、人像鏡的三鏡合一,應對更多的拍攝環境。
最後,在於整套影像系統的軟硬結合,能夠實現超越人眼的 AI 影像創作。超聚光影像系統結合 XD Motion 運動引擎,帶來了風馳閃拍的驚豔效果——那些人眼難以捕捉的瞬間,華為 Pura 70 Ultra 卻能輕鬆捕獲,這也是另一個層面上的現實增強。
可以看到,華為 Pura 70 Ultra 幾乎就是華為影像對未來趨勢的實踐——用伸縮鏡頭結構來兼顧進光量和模組體積加強瞬間感,用大光圈大主攝來捕獲更多畫面信息營造臨場感,而多模態鏡頭組和雲端大模型支持的 AI 算法的加持讓手機超越人眼得以創造更個性化和智慧化的影像體驗。
軟硬芯雲,光機電算。在華為 Pura 70 Ultra 上有了更具象的體現。
XMAGE 進入 2.0 時代:定義技術、定義風格、定義品牌
2014 年,就在 Lumia 1020 沒能救諾基亞於水火之中後, 蘋果發佈了 iPhone 6 系列,並帶來一個新的手機廣告——Shot on iPhone 攝影徵集活動,華為是另一家在影像文化培育方面下足功夫的廠商。
手機攝影,走上了與相機攝影截然不同的道路,但有些東西卻彼此相通。
如果你拍得不夠好,那是因為,要麼拍得不夠多,要麼拍得不夠近。
2023 華為影像大賽總共獲得了來自近百個國家,超過 60 萬件投稿作品,手機攝影成為了一種全球性全民性的文化,攝影,成了離普通人最近的藝術創作方式。
前不久,華為影像 XMAGE 全球巡展在迪拜開幕,並宣佈 2024 華為影像大賽開幕——這已經是第八屆華為影像大賽。
自 2017 年起,華為每年面向全球舉辦影像大賽,至今共有 170 多個國家和地區的用户參與投稿,作品投稿累計數量超過 400 萬件,是全球規模最大的移動影像大賽之一。
當結果出現的時候,我們可以思考一下原因,也就更能理解,什麼是 XMAGE 2.0 時代。
2022 年,華為第一次推出 XMAGE 影像品牌,成為業界第一家推出自有影像品牌的廠商,其時聯名一個知名傳統影像品牌是手機業界的慣用做法,更早之前的華為也是如此。
不過在影像上,華為做「第一次」其實早已輕車熟路,2018 年華為首發超感光傳感器,讓手機變為「夜視儀」,次年在業內首次商用 5 倍潛望長焦,讓手機變為「望遠鏡」……
之後的 XD Fusion 圖像引擎和原色引擎,意味着「計算攝影」成為移動影像和傳統攝影分道揚鑣的新路標,基於這些積累,和對於移動影像發展的判斷,XMAGE 影像品牌應運而生,以此為節點,華為影像獨開一支,以「光機電算(光學設計、機械結構、光電轉換、圖像算法)」為技術基礎,以「真實感、沁潤感、通透感、呼吸感」為美學風格,最終形成移動影像在技術和藝術層面的理論體系。
當然,數以億計的華為用户不必記這麼多,只需要體會到,XMAGE 就是為了讓用户「拍得多,拍得近」,從而「拍得好」,以及,在這個過程中「愛上拍照」。
理論體系也並非一成不變,在「光機電算」之上,加入「軟硬芯雲」技術支撐,並再次融入了「移動影像十大趨勢」的 XMAGE,可以説是步入了 2.0 時代。
我們再次簡化一下邏輯,XMAGE 2.0 時代,則是讓用户能夠「拍得更多,拍得更近」,物理層面上覆蓋更多的場景,文化意義上,讓手機攝影走出不一樣的路。
▲ 2023 華為影像大賽年度攝影師 Domcar Calinawan Lagto 獲獎作品《龍雲 Dragon Clouds》
在多攝鼎盛時期,一台旗艦手機的攝像頭甚至可能多達五六個,這是典型的硬件堆砌邏輯,超廣角,主攝,兩倍人像,三倍長焦,十倍超長焦,每個鏡頭都有特定且專一的用途。
但在華為 Pura 70 Ultra 上,鏡頭縮減到了 3 個,但焦段覆蓋不減,影像能力更盛。其中一個重要原因就是 90mm 長焦鏡頭,不僅承擔「望遠鏡」的職責,還兼顧「顯微鏡」能拍微距,能做「人像鏡頭」拍攝長焦人像。再深究一層,是因為這顆鏡頭不僅有 f2.1 的大光圈,還有 5cm 的超近對焦距離,所以能夠三鏡合一。
如果還要繼續探尋根本,是因為這個長焦鏡頭用到了超長行程對焦滑軸,加上圖像算法升級,以及 XY 軸防抖和橫滾軸 Roll 軸防抖,才獲得了長焦微距的能力。
追根溯源,還是「光機電算」的融合。
舉這個例子,無非是想説明,惠及廣大用户拍攝體驗的新功能新玩法,背後無不是複雜的技術融合。
技術自然也會發展,「軟硬芯雲」意味着移動攝影,不光是鏡頭,光圈,影像傳感器,ISP 和本地算法之間的聯動,也納入了雲端的 AI 大模型來幫助本地圖像,AI 消除,AI 生成等等玩法,將會讓移動影像的邊界再次拓寬。
手握技術,便能看出趨勢,然後成就品牌,以及,培育出文化。
XMAGE 這個品牌,往內看,是基於技術基礎的移動影像理論體系,往外看,是已經蔚然成風的移動影像文化。無論是華為影像 XMAGE 全球巡展在迪拜開幕,還是一年一度,一年比一年參賽作品多的華為影像大賽,以及剛剛在 2024 華為影像 XMAGE 品牌之夜上宣佈的「XMAGE 共創計劃」,都是這種文化的具象表現,參與者不僅是華為研發人員和大眾用户,還包括了業界專家,創作者和權威機構,大家都是「華為影像顧問」。
手機軟硬件上的光機電算固然會因為設備、品牌有所不同,但全球人民對攝影文化的熱情和對審美的追求卻是相通的。
華為獨立設置 XMAGE 影像品牌,目的也是為了擺脱硬件堆疊的競爭方式,而是從以更深層的情感溝通,來實現和用户的共鳴——畢竟一張好照片、一個好瞬間表達的內涵,遠比一部好手機、一台好相機更豐富,更立體。
當我們現在用「天眼」射電望遠鏡抓取宇宙深處信息的時候,也發現當初的「日心説」存有巨大侷限,但正是它破除了地心説的謬論,指出了一個正確的理論方向,並不斷髮展,才有如今的歷史地位。
XMAGE 也是如此,不過十數年的手機攝影歷史,還有得發展呢。
資料來源:愛範兒(ifanr)
真的嗎?手機影像領域也是如此嗎?
不久前,華為影像 XMAGE 在品牌之夜上,正面回答了這個問題:
引用影像系統小型化,而不是更大。
其背後的邏輯是,移動影像最重要的價值在於「瞬間性」——捕獲平凡日常中的非凡瞬間。
手機是最佳的抓拍利器,因為它小、輕、隨身攜帶,永遠開機,時刻待命,取景框巨大,所見即所得。
當手機影像模組過大和手機本身越來越大時,移動影像所強調的瞬間感就開始背道而馳。因此,如何處理極致緊湊的模組和極致影像的畫質,是手機影像未來一段時間面臨的新命題。
影像系統小型化,這只是華為影像總結的未來影像力量十大趨勢中的第一條,而縱觀這十條趨勢與洞察,我們能看到華為對未來十年移動影像行業的思考,並身體力行給出了自己的答案。
華為影像的新命題:軟硬芯雲,十大趨勢
上一次手機和相機的影像之爭,要追溯到 2013 年,彼時諾基亞 Lumia 1020 橫空出世, 4100 萬像素、1/1.5 英寸傳感器的大底主攝,讓「手機取代相機」的説法甚囂塵上。
但最終碩大的奧利奧鏡頭並沒能讓諾基亞手機迴光返照,也從側面論證了把手機做成相機並不是一條正確道理——絕大多數用户,並不需要一台具備卡片機性能的智能手機。
作為最常用也最容易從身上掏出來的影像設備,手機與相機的決定性不同就在於按下快門前斥諸的準備。
相機在拍攝之前需要經過精心的調試和大量的前置準備,鏡頭、焦段、打光、佈景、模特等等不外如是,而手機攝影往往隨手拍——點擊相機圖標、按下快門、得到照片。
法國現代攝影大師亨利·卡蒂埃-佈列松有一個著名的「決定性瞬間」理論,強調攝影應該在特定的時刻,通過抓拍手段,將形式、設想、構圖、光線、事件等所有因素完美地結合在一起,捕捉具有決定性意義的事物,並用強有力的視覺構圖表達出來。
在手機攝影時代,數十億人每天在用的設備都有了記錄決定性瞬間的能力,這決定了手機攝影的進化趨勢。
華為影像 XMAGE 將其總結為十大趨勢:
- 影像系統小型化。
- 拍得到與拍得清完美結合。
- 暗拍和長焦突破畫質邊界。
- 所見即所得。
- 沉浸式的動態影像。
- 影像風格,只屬於你。
- 基於鴻蒙的個性化內容創作平台。
- AI 與大模型加持的影像創作。
- 多攝多模態,超越人眼。
- 端雲協同。
短短一百多字提煉了華為對過去 10 年移動影像的摸索經驗,也凝聚了華為對未來 10 年移動影像行業發展的思考。過去十年,是移動影像迅猛發展的十年。從 2012 年華為推出 P 系列手機至今,華為 P 系列手機的發展史,幾乎也是移動影像的發展史,而面向未來十年移動影像行業的發展,華為也有了新的解法。
華為 Pura 70 Ultra 就是那個答案。
不久前,愛範兒拍了 3000 多張樣張,對華為 Pura 70 Ultra 進行了全面實測,其中有幾個技術細節讓人印象深刻——
首先是這顆超聚光伸縮攝像頭,通過立體的結構實現了業界最大的進光量,併兼顧了出片畫質與模組體積,帶來的實拍體驗就是不僅「拍得到」,而且「拍得清」。
有高素質的主攝做依託,帶來另外的好處在於,手機在進行多幀合成時更有底氣了,無論是跟長焦融合,還是跟廣角合成,主攝素質都是成片畫質保障,進而能夠實現望遠鏡、顯微鏡、人像鏡的三鏡合一,應對更多的拍攝環境。
最後,在於整套影像系統的軟硬結合,能夠實現超越人眼的 AI 影像創作。超聚光影像系統結合 XD Motion 運動引擎,帶來了風馳閃拍的驚豔效果——那些人眼難以捕捉的瞬間,華為 Pura 70 Ultra 卻能輕鬆捕獲,這也是另一個層面上的現實增強。
可以看到,華為 Pura 70 Ultra 幾乎就是華為影像對未來趨勢的實踐——用伸縮鏡頭結構來兼顧進光量和模組體積加強瞬間感,用大光圈大主攝來捕獲更多畫面信息營造臨場感,而多模態鏡頭組和雲端大模型支持的 AI 算法的加持讓手機超越人眼得以創造更個性化和智慧化的影像體驗。
軟硬芯雲,光機電算。在華為 Pura 70 Ultra 上有了更具象的體現。
XMAGE 進入 2.0 時代:定義技術、定義風格、定義品牌
2014 年,就在 Lumia 1020 沒能救諾基亞於水火之中後, 蘋果發佈了 iPhone 6 系列,並帶來一個新的手機廣告——Shot on iPhone 攝影徵集活動,華為是另一家在影像文化培育方面下足功夫的廠商。
手機攝影,走上了與相機攝影截然不同的道路,但有些東西卻彼此相通。
如果你拍得不夠好,那是因為,要麼拍得不夠多,要麼拍得不夠近。
2023 華為影像大賽總共獲得了來自近百個國家,超過 60 萬件投稿作品,手機攝影成為了一種全球性全民性的文化,攝影,成了離普通人最近的藝術創作方式。
前不久,華為影像 XMAGE 全球巡展在迪拜開幕,並宣佈 2024 華為影像大賽開幕——這已經是第八屆華為影像大賽。
自 2017 年起,華為每年面向全球舉辦影像大賽,至今共有 170 多個國家和地區的用户參與投稿,作品投稿累計數量超過 400 萬件,是全球規模最大的移動影像大賽之一。
當結果出現的時候,我們可以思考一下原因,也就更能理解,什麼是 XMAGE 2.0 時代。
2022 年,華為第一次推出 XMAGE 影像品牌,成為業界第一家推出自有影像品牌的廠商,其時聯名一個知名傳統影像品牌是手機業界的慣用做法,更早之前的華為也是如此。
不過在影像上,華為做「第一次」其實早已輕車熟路,2018 年華為首發超感光傳感器,讓手機變為「夜視儀」,次年在業內首次商用 5 倍潛望長焦,讓手機變為「望遠鏡」……
之後的 XD Fusion 圖像引擎和原色引擎,意味着「計算攝影」成為移動影像和傳統攝影分道揚鑣的新路標,基於這些積累,和對於移動影像發展的判斷,XMAGE 影像品牌應運而生,以此為節點,華為影像獨開一支,以「光機電算(光學設計、機械結構、光電轉換、圖像算法)」為技術基礎,以「真實感、沁潤感、通透感、呼吸感」為美學風格,最終形成移動影像在技術和藝術層面的理論體系。
當然,數以億計的華為用户不必記這麼多,只需要體會到,XMAGE 就是為了讓用户「拍得多,拍得近」,從而「拍得好」,以及,在這個過程中「愛上拍照」。
理論體系也並非一成不變,在「光機電算」之上,加入「軟硬芯雲」技術支撐,並再次融入了「移動影像十大趨勢」的 XMAGE,可以説是步入了 2.0 時代。
我們再次簡化一下邏輯,XMAGE 2.0 時代,則是讓用户能夠「拍得更多,拍得更近」,物理層面上覆蓋更多的場景,文化意義上,讓手機攝影走出不一樣的路。
▲ 2023 華為影像大賽年度攝影師 Domcar Calinawan Lagto 獲獎作品《龍雲 Dragon Clouds》
在多攝鼎盛時期,一台旗艦手機的攝像頭甚至可能多達五六個,這是典型的硬件堆砌邏輯,超廣角,主攝,兩倍人像,三倍長焦,十倍超長焦,每個鏡頭都有特定且專一的用途。
但在華為 Pura 70 Ultra 上,鏡頭縮減到了 3 個,但焦段覆蓋不減,影像能力更盛。其中一個重要原因就是 90mm 長焦鏡頭,不僅承擔「望遠鏡」的職責,還兼顧「顯微鏡」能拍微距,能做「人像鏡頭」拍攝長焦人像。再深究一層,是因為這顆鏡頭不僅有 f2.1 的大光圈,還有 5cm 的超近對焦距離,所以能夠三鏡合一。
如果還要繼續探尋根本,是因為這個長焦鏡頭用到了超長行程對焦滑軸,加上圖像算法升級,以及 XY 軸防抖和橫滾軸 Roll 軸防抖,才獲得了長焦微距的能力。
追根溯源,還是「光機電算」的融合。
舉這個例子,無非是想説明,惠及廣大用户拍攝體驗的新功能新玩法,背後無不是複雜的技術融合。
技術自然也會發展,「軟硬芯雲」意味着移動攝影,不光是鏡頭,光圈,影像傳感器,ISP 和本地算法之間的聯動,也納入了雲端的 AI 大模型來幫助本地圖像,AI 消除,AI 生成等等玩法,將會讓移動影像的邊界再次拓寬。
手握技術,便能看出趨勢,然後成就品牌,以及,培育出文化。
XMAGE 這個品牌,往內看,是基於技術基礎的移動影像理論體系,往外看,是已經蔚然成風的移動影像文化。無論是華為影像 XMAGE 全球巡展在迪拜開幕,還是一年一度,一年比一年參賽作品多的華為影像大賽,以及剛剛在 2024 華為影像 XMAGE 品牌之夜上宣佈的「XMAGE 共創計劃」,都是這種文化的具象表現,參與者不僅是華為研發人員和大眾用户,還包括了業界專家,創作者和權威機構,大家都是「華為影像顧問」。
手機軟硬件上的光機電算固然會因為設備、品牌有所不同,但全球人民對攝影文化的熱情和對審美的追求卻是相通的。
華為獨立設置 XMAGE 影像品牌,目的也是為了擺脱硬件堆疊的競爭方式,而是從以更深層的情感溝通,來實現和用户的共鳴——畢竟一張好照片、一個好瞬間表達的內涵,遠比一部好手機、一台好相機更豐富,更立體。
當我們現在用「天眼」射電望遠鏡抓取宇宙深處信息的時候,也發現當初的「日心説」存有巨大侷限,但正是它破除了地心説的謬論,指出了一個正確的理論方向,並不斷髮展,才有如今的歷史地位。
XMAGE 也是如此,不過十數年的手機攝影歷史,還有得發展呢。
資料來源:愛範兒(ifanr)
請按此登錄後留言。未成為會員? 立即註冊